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证向(證曏)
证明。庄子·秋水:“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郭象 注:“曏,明也。” 清 方苞 《兄百川墓志铭》:“ 宿松 朱字緑 ,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证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
分類:证明
《漢語大詞典》:伪证(僞證)
(1).指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清史稿·刑法志一:“復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总则》十七章……曰关於伪证及诬告之罪。” 姚梅镇 《法学知识手册·诉讼法》:“伪证者是有意捏造、歪曲、扩大、颠倒事实进行陷害或者包庇,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2).假托伪造的证据。 康有为 《伪经考叙》:“主人所著《〈毛诗〉伪证》《〈古文尚书〉伪证》……既徧攻伪经,何不合作一书?”
《國語辭典》:明府  拼音:míng fǔ
1.官府。《管子。君臣上》:「而君发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唐。尹知章。注:「府谓百吏所居之官曹也,立府必有明法,故曰明府之法。」
2.汉代对太守,唐代对县令的尊称。《后汉书。卷二七。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赞公少公》:「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尉为少府。」
《漢語大詞典》: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亦指 甘泉宫 。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史记·封禅书:“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圣 崆峒 迷大道,万灵风雨集 明廷 。”
(2). 汉 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篤 曰:‘ 篤 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李贤 注:“明廷犹明府。”此指 外黄 县令 毛钦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人称县曰明府, 汉 人谓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未尝輒入明廷,何当指佞。”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國語辭典》:关系(關系)  拼音:guān xì
关联、影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冯君瑞是我内地生员,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也作「关系」。
《國語辭典》:关系(關係)  拼音:guān xì
1.事物间的连带作用。如:「关系企业」。
2.影响、牵涉。《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这是新章课吏,关系他们前程,务要秘密才好。」也作「关系」。
《國語辭典》:收管  拼音:shōu guǎn
1.收存看管。唐。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谢诏许濠泗两州割属淮南表〉:「其濠泗两州,令臣依前收管。」《红楼梦》第五六回:「每月每处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
2.旧时押解犯人交验后给予的證明文件。《水浒传》第二八回:「公人带武松到单人房里。公人自去下文书,讨了收管。」《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应天府送一个监生来,犯了赌博,来讨收管。」
《國語辭典》:批书(批書)  拼音:pī shū
1.用阴阳秘书所载内容推断生肖所忌,以指示丧家应有的行动。《金瓶梅》第五九回:「一面使玳安往乔大户家说了,一面使人请了徐阴阳来批书。」也作「批尸」。
2.一种记载丧事期间,丧家一切行事的礼数和禁忌的文书。
《漢語大詞典》:无征(無徵)
(1).没有证明;没有实据。文选·左思〈三都赋〉序:“於辞则易为藻饰,於义则虚而无徵。” 刘逵 注:“盖 韩非 所谓画鬼魅易为好,画狗马难为工之类。”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举之春秋,则明白而有实;合之 左氏 ,则丛杂而无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立碑:“南史 裴松之 曰: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以为诸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徵,显彰事实。”参见“ 无徵不信 ”。
(2).没有征兆或迹象。法苑珠林卷三:“诊候无徵,雩祈失効。”
《漢語大詞典》:无徵不信(無徵不信)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郑玄 注:“徵,或为证。”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 夏 礼、 殷 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 周 礼。”
《漢語大詞典》:自直
(1).自然伸直。《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汉 邯郸淳 《孝女曹娥碑》:“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鏤而雕。”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一:“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2).自行申辩,证明自己的正直。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虽然,幽远之小民,其足跡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於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於县吏乎?”宋史·黄震传:“既至,发 溥 姦赃数十事, 溥 坐废;而 震 亦为 溥 讼,夺一官。罢,畏 谓 权,不敢自直,及 谓 贬,乃復官。”
《國語辭典》:公理  拼音:gōng lǐ
1.世人所公认的道理。《文明小史》第二○回:「婚姻可以自由,乃是世界上的公理。」
2.科学上推理的基本,无须證明者。如:「几何公理」。
《漢語大詞典》:文解
(1).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之类。科举乡试中式称举人,考中举人即由地方官给予文解发解入京,参加中央考试。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九:“戊申,詔选人文解不合式样,罪在发解官吏,举人落第,次年免取文解。”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郡县主婿官:“本朝宗室袒免亲女出嫁,如婿係白身人,得文解者为将仕郎,否则,承节、承信郎。”文献通考·选举三:“工部侍郎 任赞 奏请诸色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陵隔越者,逐处选宾从官僚中艺学精博一人,各於本贯,一例分明,比试,如非通赡,不许妄给文解。”
(2).公文。《元典章·兵部四·申台文字重封入递》:“各道遇有申臺文解,须要如法重封,入递转送。”《元典章·礼部一·表章主官校勘》:“校勘无差,具解进呈,仍於文解上开写撰文校勘官吏及复匣锁钥备细申呈。”
《國語辭典》:公凭(公憑)  拼音:gōng píng
官牒。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劄子〉三首之一:「而徐积犹执前条公凭,影庇私商,往来海外,虽有条贯实与无同。」
《國語辭典》:定理  拼音:dìng lǐ
1.永久不变的真理。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子程子曰:『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数学上的命题或公式,已證明为真实,可以定为原理或规则的,称为「定理」。
3.有明文规定的事项。
《漢語大詞典》:公设
不需要证明就可以认为是真的假设,例如,由一点到另一点可以引一条直线。
《國語辭典》:验方(驗方)  拼音:yàn fāng
中医上指临床经验證明确有疗效的药方。
《漢語大詞典》:符牒
(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宋 叶适 《宋邹卿墓志铭》:“翁一生姓名不悬符牒,足趾不履官府。”
(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 剑州 民 李孝忠 集众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 清 顾炎武 《五台山记》:“ 縉 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 臺山 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説以求货利,於是此山名闻外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