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9,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珥笔
记录
方志
语录
记事
记言
山经
纪载
声迹
官簿
立碑
诗话
授时
备录
目录
《國語辭典》:珥笔(珥筆)  拼音:ěr bǐ
插笔于冠侧,以备记事。《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
《國語辭典》:记录(記錄)  拼音:jì lù
1.记于书册。汉。王充《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录。」《三国演义》第一○○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也作「纪录」、「记载」。
2.记于书册的资料。如:「把事情的过程做成记录。」也作「纪录」、「记载」。
3.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期待在明天的运动场上,打破全国撑竿跳记录。」也作「纪录」。
4.记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记录。」
《國語辭典》:方志  拼音:fāng zhì
记载一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产物、史迹跟人文的书。《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也作「地方志」。
《國語辭典》:语录(語錄)  拼音:yǔ lù
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佛家祖师说法时,僧徒直接记载问答口语,以白话叙述,不加文饰,称为「语录」。后宋代儒者讲学,门人弟子所记下的语言笔录,也称为「语录」,如《朱子语录》。宋。陆游 跋兼山先生易说:「郭立之从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著于语录。」
《國語辭典》:记事(記事)  拼音:jì shì
把事情记载下来。《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汉书。卷三○。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漢語大詞典》:记言(記言)
记录言论。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南朝 梁 沈约 《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记言省曰字例》:“凡记言用‘曰’,此通例也;然古书中多有不用‘曰’字者。”
《漢語大詞典》:山经(山經)
(1).山海经的简称。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赞:“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放哉!”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方 夏 鼎之瓌异,类《山经》之俶诡。”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 夏 禹 敷土,实著《山经》。”
(2).泛指记录山脉的舆地之书。 唐 韩愈 《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説,皆所详悉。” 宋 欧阳修 《菱溪大石》诗:“山经地誌不可究,遂令异説争纷紜。” 清 黄宗羲 《周云渊先生传》:“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算法……莫不各有成书。”
《漢語大詞典》:纪载(紀載)
(1).纪,通“ 记 ”。用文字记录。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褒颂纪载。”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李延寿 《南北史》成,惟隋书别行,餘七史几废。大抵纪载无法,详略失中,故宜行而不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在当时不过草草纪载之笔,而字字可入名人法帖中。”
(2).纪,通“ 记 ”。记载事情的文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 李心传 蜀 人,去天万里,轻信纪载,疎舛因宜。” 清 汪懋麟 《铜鼓歌为树百给事作》:“工金工木妙 诸葛 ,考之纪载多流传。”
《漢語大詞典》:声迹(聲跡)
亦作“ 声跡 ”。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漢語大詞典》:官簿
亦作“ 官薄 ”。 原指记录官吏功绩和经历的簿籍,后多指做官的资历。汉书·翟方进传:“先是 逢信 已从高第郡守歷京兆、太僕为卫尉矣,官簿皆在 方进 之右。” 颜师古 注:“簿谓伐閲也。”后汉书·安帝纪:“詔三公、中二千石,举刺史、二千石、令、长、相,视事一岁以上至十岁,清白爱利,能勑身率下,防姦理烦,有益於人者,无拘官簿。” 李贤 注:“‘无拘官簿’谓受超迁之,不拘常牒也。” 宋 范成大 《送吴元茂丞浦江》:“才名已被人争説,官薄何妨计小疎。”
《国语辞典》:立碑  拼音:lì bēi
竖立石碑,以纪念德政、表彰德行、记录重大事件等。《北史。卷七六。列传。周罗睺》:「狱讼庭决,不关吏手,人怀其惠,立碑颂德。」《清史稿。卷二二五。列传。额亦都》:「顺治十一年,世祖命立碑旌功,亲为制文,详著其战阀,以为『忠勇忘身,有始有卒,开拓疆土,厥积懋焉。』」
《國語辭典》:诗话(詩話)  拼音:shī huà
1.以随笔体裁评论诗句,或辨析诗法,或记载诗人事迹的书。如《沧浪诗话》。
2.宋人所撰有韵文及散文的小说。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國語辭典》:授时(授時)  拼音:shòu shí
敬记天时以授人,使不失农时。语本《书经。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犹如后世的颁行历书。《文选。张衡。东京赋》:「规天矩地,授时顺乡。」宋。苏轼谢赐历日诏书表〉:「授时赋政,亦郡守之常。」
《漢語大詞典》:备录(備録)
详细记录;全部记载。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欲乞备録闻奏。”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餘中:“气骨咸自錚錚,不能备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其事其诗,俱足千古,惜太长,不能备録。”
《國語辭典》:目录(目錄)  拼音:mù lù
1.书籍的书目总录或分类书目著录。见「图书目录」条。
2.列在书刊正文前的篇章条目,以备检阅查询之用。《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看见刻的墨卷上目录摆在桌上,上写著『历科墨卷持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细看目录,都是历代史鉴上的事。」在图书馆学专业领域中,则以「目次」为专门用语。
3.编列物品及资料类别、名称、数量的文件。如:「财产目录」、「货品目录」、「档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