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疏记(疏記)
(1).分条记载。史记·匈奴列传:“於是 説 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课其人众畜物。”
(2).犹记叙。 鲁迅 《书信集·致蔡元培》:“今若令作平常疏记论述文字,当亦能堪。”
分類:记叙记载
《國語辭典》:序录(序錄)  拼音:xù lù
1.依次选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故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仲尼所撰,序录而已。」
2.记录。宋。曾巩类要序〉:「至于地志、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说,旁及九州之外蛮夷荒忽诡变奇迹之序录,皆披寻细绎。」
3.书目的编次和说明。
《漢語大詞典》:纪叙(紀敘)
记叙。纪,通“ 记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桥名:“如 运瀆 青溪 所跨,试以遗跡参之,次第可考,而纪叙无法。”
分類:记叙
《國語辭典》:史笔(史筆)  拼音:shǐ bǐ
1.史官直言记载历史的笔法。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2.引申指历史。《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3.书写历史所用的笔。晋。曹毗 对儒:「既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漢語大詞典》:涉江
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记叙了作者渡过江、湘南下的放逐路程,并表达了至死不回的坚贞信念和决不与楚国黑暗势力妥协的决心。
《國語辭典》:纪事(紀事)  拼音:jì shì
记载事情。如:「纪事本末体」。唐。韩愈 进学解:「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漢語大詞典》:谨识(謹識)
(1).郑重记叙。 宋 汪藻 《〈苏魏公集〉原序》:“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矣。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於 苏氏 。”
(2).谓牢记于心。 明 范景文 《先母马宜人行述》:“尔高王父以清白吏显於 郯 ,其谨识之。”
(3).郑重封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问怪所从来,令书其后以对,已乃筛灰其下,扃鐍谨识而出。”
《國語辭典》:杂记(雜記)  拼音:zá jì
1.文体名。记载琐事、器物、山水等杂事。
2.琐碎的笔记。如:「生活杂记」。
3.礼记篇名。《礼记。杂记》唐。孔颖达。正义:「按郑目录云,名曰杂记者,以其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此于别录属丧服,分为上下,义与曲礼檀弓分别不殊也。」
《漢語大詞典》:载述(載述)
记叙,记述。《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今据闻见,於是载述。”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自 宋 兴以来,名臣良士……或本家有碑誌、行状、纪述之文,或他人为作传记之类,今来所修国史,须合收採载述。”
分類:记叙记述
《漢語大詞典》:略人
(1).谓掠夺人口。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陈胜 起时, 商 ( 酈商 )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敢拘留者,此 青 徐 二州以略人法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同保犯强盗,杀人,强姦、略人、传习妖教,造畜蛊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
(2).谓简略地记叙别人的事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故予先言春秋详己而略人,因其国而容天下。”
《漢語大詞典》:简法(簡法)
(1).简要的法律条文。晋书·武帝纪:“﹝ 泰始 四年春正月﹞戊子,詔曰……又律令既就,班之天下,将以简法务本,惠育海内。”
(2).简要的记叙方法。
《国语辞典》:软性新闻(软性新闻)  拼音:ruǎn xìng xīn wén
记者在报章上,用优美的文笔,委婉的记叙社会上临时发生的琐事趣闻,称为「软性新闻」。
《漢語大詞典》:纪事体(紀事體)
记叙事实的文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姚姬传之正:“公为 方灵皋 弟子,故古文学 归震川 ,而精粹过之。其纪事体多模仿 庐陵 ,殊多神逸。”
《國語辭典》:说时迟,那时快(說時遲,那時快)  拼音: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形容事情或动作发生得太快或太突然。《水浒传》第二九回:「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文明小史》第九回:「说时迟,那时快。这边刚跨出门槛,前门的人已经挤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