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按讯(按訊)
审问。新唐书·崔善为传:“自是四方有疑狱,悉令按讯,皆究其情。”新唐书·裴漼传:“时 崔寔 、 郑愔 典吏部,坐姦赃,为 李尚隐 所劾,詔 漼 按讯。”
分類:审问
《漢語大詞典》:傍讯(傍訊)
谓广为求索。《文选·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騖八极,心游万仞。” 李善 注:“耽思傍讯,静思而求之也。” 吕延济 注:“谓思文之始也。讯,求也……谓专思傍求,迁转攒缉。”
分類:求索
《韵府拾遗 震韵》:启讯(启讯)
宋史赵普传时获盗百馀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全活者众
《國語辭典》:审讯(審訊)  拼音:shěn xùn
审查侦讯。通常指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与案情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三侠五义》第一○回:「此案尚在审讯,未能结案。」也作「审问」。
《國語辭典》:警讯(警訊)  拼音:jǐng xùn
危险、警告的讯号。如:「发烧是身体对病菌入侵所发出的警讯。」
《國語辭典》:讯办(訊辦)  拼音:xùn bàn
审讯侦办。如:「检察官正讯办此案的关系人。」《清史稿。卷一六○。邦交志八》:「同治十一年,秘鲁国玛也西船私在澳门拐华民二百馀人,行抵日本横滨,经日本截留讯办,知会中国派员前往。」
分類:明法法办
《漢語大詞典》:讯簿(訊簿)
指办案卷宗。《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讯前一二日,取讯簿密与 刘湛 辈共详,大不同也。”
《漢語大詞典》:讯录(訊録)
谓省察、审讯囚徒罪状。 元 袁桷 《新建鄞县尉厅记》:“廨毁于兵,踰五十年,尉率其兵徒,随所寓,无常地,讯録之所,不具於观瞻。”
《漢語大詞典》:讯明(訊明)
审讯明白。 樊增祥 《批郭士全呈词》:“惟近来刁拐之风甚炽,姑准唤案讯明严惩。” 樊增祥 《代定兴公批已革武举阮大德上控山阳沉令呈词》:“此亦案内关窍,尤应确切讯明。”
分類:审讯明白
《漢語大詞典》:讯实(訊實)
谓审问属实。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张待诏买爷叫:“有别处同业,被父控逆,讯实家贫,非故为失养,释逐之。”
分類:审问属实
《漢語大詞典》:讯修(訊修)
修问讯之礼,拜见。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一日 郧城 讯修, 隗 馆屈膝,情欣係袜,遇同进履,未尽开襟,遽觉飘忽。”
分類:问讯拜见
《漢語大詞典》:讯杖(訊杖)
(1).古代刑具。拷问囚犯的棍棒。新唐书·刑法志:“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二分二釐。”明史·刑法志一:“笞,大头径二分七釐,小头减一分。杖,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减如笞之数。笞、杖皆以荆条为之,皆臀受。讯杖,大头径四分五釐,小头减如笞杖之数,以荆条为之,臀腿受。笞、杖、讯,皆长三尺五寸,用官降式较勘,毋以筋胶诸物装钉。”
(2).指夹棍。 清 魏裔介 《据实条奏疏》:“夹棍谓之讯杖。查得旧例一款,犯重罪赃证明白,抗拒不招者,众官员立明案验,方许刑讯。”
《漢語大詞典》:讯考(訊考)
亦作“ 讯栲 ”。 拷问;刑讯。隋书·刑法志:“自前代相承,有司讯考,皆以法外。或有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杖桄之属,楚毒备至,多所诬伏。” 明 范景文 《先母马宜人行述》:“初理 东郡 ,闻讯栲声,为愀然不乐。”
分類:拷问刑讯
《漢語大詞典》:讯察(訊察)
讯问审察。南齐书·明帝纪:“三百里内狱讼,同集京师,克日听览。此以外委州郡讯察。”
《漢語大詞典》:讯尺(訊尺)
问候的尺牍。 宋 强至 《回殿前郝太尉书》:“日图绥御之经,坐旷寒暄之问,首紆讯尺,备戢谦怀。”
分類:问候尺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