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古训(古訓)  拼音:gǔ xùn
1.可为后世师法准则的古语。如:「古训必有其道理,不可恣意诋毁。」
2.先王的遗典。《书经。毕命》:「不由古训,于何其训?」《诗经。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3.古代文字的训诂。《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列传二。戴震列传》:「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
《國語辭典》:雅故  拼音:yǎ gù
1.向来、平昔。《史记。卷五一。荆燕世家》:「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
2.老友、旧友。《新唐书。卷一○六。卢承庆传》:「父赤松,为河东令,与高祖雅故。」
3.文章典实。《汉书。卷一○○。叙传下》:「函雅故,通古今。」唐。颜师古。注:「张晏曰:『包含雅训之故,及古今之语。』」
《漢語大詞典》:训解(訓解)
训释解说。 汉 高诱 《〈吕氏春秋〉序》:“ 不韦 乃集儒书,使著其所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训解各十餘万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张子功 ﹞又尝谓予曰:‘先人有遗稿满篋,皆诸经训解,字画极难辨,惟某一人识之。’”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自 秦 火之餘,老儒硕生,补缉扶卫,专门殊轨,授诸其徒,所从事者,止乎训解辨义,至於补世善俗之道,蔑如也。”
《漢語大詞典》:训说(訓説)
训释解说。 三国 魏 曹操 《〈孙子〉序》:“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説,况文烦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宋 程洵 《锺山先生行状》:“然先生读书不务多为训説,独尝著论《论西铭解》《义山窗业》书数篇而已。”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世人以‘经’为‘常’,以‘传’为‘转’,以‘论’为‘伦’,此皆后儒训説,非必覩其本真。”
《漢語大詞典》:训注(訓註)
亦作“ 训註 ”。 训释注解。晋书·郑冲传:“初, 冲 与 孙邕 、 曹羲 、 荀顗 、 何晏 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輒改易之,名曰《论语集解》。”旧唐书·儒学传上·曹宪:“ 宪 又训注 张揖 所撰《博雅》,分为十卷。”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小学不讲:“ 许叔重 收集篆、籀、古文诸家之学,就隶为训注,谓之説文。” 明 胡居仁 《碧峰书院赋》:“训註繁而理昧,孰能免乎冥行。”
分類:训释注解
《漢語大詞典》:雅训(雅訓)
(1).雅正的教训。 汉 刘歆 《与扬雄书从取〈方言〉》:“ 歆 虽不遘过庭,亦克识先君雅训。”《燕丹子》卷上:“ 丹 不肖,生於僻陋之国,长於不毛之地,未尝得覩君子雅训、达人之道也。” 唐 马总 意林·正部:“言成雅训,辞作典謨。”
(2).正确的训释。 清 曾国藩 《复李眉生书》:“即就《通鑑》异詁之字偶一钞记……久之,多识雅训,不特譬喻虚实二门可通,即其他各门亦可触类旁通而贯彻矣。”
(3).典雅纯正。 明 方孝孺 《题胡仲申先生撰〈韩复阳墓铭〉后》:“然其操履高介,文章雅训,当世之士多自谓不能及之。”
《漢語大詞典》:讲训(講訓)
(1).讲解训释。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二·圆测:“ 测 於 西明寺 鸣鐘召众,称讲《唯识》。 基 慊其有夺人之心,遂让 测 讲训。”
(2).讲习训练。 宋 张载 《边议》:“讲训之实,欲其伎无不精;兵矢之实,欲其中无不彀。”
《漢語大詞典》:辞训(辭訓)
文辞的训释。后汉书·郑玄传:“ 玄 质於辞训,通人颇讥其繁。”
分類:文辞训释
《漢語大詞典》:训法(訓法)
训释的法则。孔丛子·连丛子上:“辞曰:‘臣世以经学为业,家传相承,作为训法。然今俗儒繁説远本,杂以妖妄,难可以教。’”
分類:训释法则
《漢語大詞典》:笺训(箋訓)
笺注训释。 宋 叶适 《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其专悟独了,动用不穷,盖非简策所载,笺训所及。” 清 刘大櫆 《〈陆宣公文集注〉序》:“ 张君 读其文,愈重其人,论其世,遂释其义。非以后之人为有不知,故为是笺训之烦而已。”
分類:训释
《漢語大詞典》:转训(轉訓)
训诂学术语。又称递训。几个字展转训释,意义相同。如庄子·齐物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漢語大詞典》:纂训(纂訓)
纂集训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 张敞 以正读传业, 扬雄 以奇字纂训。”
分類:纂集训释
《國語辭典》:互训(互訓)  拼音:hù xùn
一种训诂方式。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也,考、老也;禛、福也,祥、福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
《漢語大詞典》:隐训(隱訓)
诡僻的训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暨乎 后汉 ,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大半。” 范文澜 注:“隐训,谓诡僻之训。”
分類:训释
《国语辞典》:通俗文  拼音:tōng sú wén
书名。汉服虔撰,一卷。内容主要训释经史用字。《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有著录。原书已佚,仅散见于汉书注、文选注、唐宋类书及诸经音义中。清任大椿有辑本,刊入《小学钩沉》中,后顾震福亦有辑本,刊入《小学钩沉续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