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教示
教导;训诲。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五:“节量棃栗愁生疾,教示诗书望早成。” 宋 曾巩 《策问一》:“患风俗之敝也,正己以先百姓,而明於教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此其效力,有教示意;既为教示,斯益人生。”
分類:教导训诲
《國語辭典》:教诲(教誨)  拼音:jiào huì
教导训诲。《书经。无逸》:「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漢語大詞典》:贻谋(貽謀)
诗·大雅·文王有声:“詒厥孙谋,以燕翼子。”后以“貽谋”指父祖对子孙的训诲。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貽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 宋 苏轼 《韩维祖保枢鲁国公制》:“上以报貽谋之德,下以励移孝之诚。” 清 秋瑾 《失题》诗:“膝下貽谋晚,堂前慰藉先。”
《國語辭典》:任教  拼音:rèn jiào
担任教学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谟训(謨訓)
亦作“謩训”。
(1).谋略和训诲。书·胤征:“圣有謨训,明徵定保。” 孔 传:“圣人所谋之教训,为世明证,所以定国安家。” 唐 权德舆 《唐故尚书兵部郎中杨君文集序》:“协书命於謩训,荐声诗於郊庙。” 章炳麟 《艾如张董逃歌序》:“古之謨训,上思利民,忠也;朋友善道,忠也;憔悴事君,忠也。”
(2).谟和训。尚书文体名。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著述者流,盖出於之謨训,之象繫。”
《國語辭典》:师训(師訓)  拼音:shī xùn
师长的训示、教诲。《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曰余不师训,潜志去世尘。」唐。刘知几《史通。卷一○。自叙》:「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
分類:师傅训诲
《漢語大詞典》:训谕(訓諭)
亦作“ 训喻 ”。 犹训诲;开导。《艺文类聚》卷三七引 三国 魏 管宁 《答桓范书》:“泛爱遇隆,远辱纶墨,降尊诱卑,训喻过泰。”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想此十餘月中,训諭何限?惜乎弗问,此师之咎矣。” 唐 杜甫 《元日示宗武》:“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本大臣由 楚 省奉召进 京 ,面承训諭,指授机宜,给以钦差大臣关防来此查办,尔等皆已闻知。”
《漢語大詞典》:训抚(訓撫)
(1).训诲安抚。 前蜀 杜光庭 《王谠修醮拜章词》:“或详评狱讼,赏刑有爽於重轻;训抚师徒,沮劝有亏於申令。”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盖务训抚吾民,使安其业,不以非义动。”
(2).教育抚养。 元 袁桷 《外祖母张氏墓记》:“遂具昔之训抚行事,立石于墓,俾勿坠。”
《漢語大詞典》:讲诲(講誨)
讲说训诲。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以规矩为轩驾,以讲诲为哺乳。”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三·慧赜:“会 唐 运勃兴,苍生攸济, 賾 不滞物我,来从帝城,讲诲暂扬,倾都请道。”
分類:讲说训诲
《漢語大詞典》:守训(守訓)
遵守前人的训诲。 明 何景明 《〈述归赋〉序》:“ 宋 之大儒,知乎道而嗇乎文,故长于循辙守训,而不能比事联类,开其未发。”
《漢語大詞典》:训化(訓化)
教化、训诲。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嵩 在 阿里 ,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招纳同住十有餘人,训化奬率,皆令禪诵。”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雪山 北界,至于海际,吾躬训化,令无有限。”
分類:教化训诲
《漢語大詞典》:诲责(誨責)
训诲督责。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天子视朝之餘,太子事师之餘,不离左右,慈以笑语,严以诲责。”
分類:训诲督责
《漢語大詞典》:口教
谓亲口训诲。韩非子·奸劫弒臣:“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姦衺,而国已治矣。”
分類:亲口训诲
《漢語大詞典》:谟勋(謨勳)
亦作“謩勋”。 谋略和训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曰:‘圣有謩勋,明徵定保。’” 杨伯峻 注:“逸文,伪古文篡入《胤征》。謩同謨,谋略。勋借为训,伪《胤征》即改作训。”
分類:谋略训诲
《漢語大詞典》:训课(訓課)
教育和课试;训诲和督促。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每日训课儿孙之暇,同里中父老饮酒赋诗。”明史·职官志二:“凡举人、贡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国生、功勋臣及勋戚大臣子弟之入监者,奉监规而训课之。”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子孙读书,训课甚勤,不多望以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