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讨摄(討攝)
讨伐威慑。摄,通“ 慑 ”。《后汉书·冯绲传》:“ 蛮 夷 猾 夏 ,久不讨摄,各焚都城,蹈籍官人。”
分類:讨伐威慑
《漢語大詞典》:电讨(電討)
比喻以强兵讨伐。周书·崔谦传:“同心协力,电讨不庭。”
分類:强兵讨伐
《漢語大詞典》:揃刈
剪除,讨伐。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许国公神道碑铭》:“自吾舅殁,五乱於 汴 者,吾苗薅而髮櫛之几尽,然不一揃刈,不足令震駴。” 清 钱谦益 《巡抚云南钱公神道碑》:“薅櫛滋勤,揃刈斯举。”
分類:剪除讨伐
《漢語大詞典》:剪定
讨伐平定。南史·刘勔传:“ 勔 既至,随宜翦定,大致名马,并献珊瑚连理树。”新唐书·关播传:“奉詔平贼,有如不受命,臣请发州兵翦定之。”
《国语辞典》:诛暴讨逆(诛暴讨逆)  拼音:zhū bào tǎo nì
讨伐残暴叛逆的人。也作「诛凶讨逆」、「诛凶殄逆」。
《漢語大詞典》:镇讨(鎮討)
镇压讨伐。三国志·魏志·裴潜传:“前太守莫能治正, 太祖 欲授 潜 精兵以镇讨之。”
分類:镇压讨伐
《國語辭典》:问罪之师(問罪之師)  拼音:wèn zuì zhī shī
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旧唐书。卷六九。侯君集传》:「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聊斋志异。卷一○。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贴。」
《漢語大詞典》:讨类(討類)
谓属于应该讨伐的一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文子 言於 晋侯 曰:‘ 晋 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而使归其地,今 乌餘 之邑,皆讨类也。’” 杜预 注:“言於比类宜见讨。” 杨伯峻 注:“皆侵夺而来,在讨伐之列。”
分類:应该讨伐
《漢語大詞典》:邀讨(邀討)
谓拦截讨伐。三国志·魏志·刘放传:“ 太和 末, 吴 遣将 周贺 浮海诣 辽东 ,招诱 公孙渊 。帝欲邀讨之,朝议多以为不可。”
分類:拦截讨伐
《国语辞典》:牧野之战(牧野之战)  拼音:mù yě zhī zhàn
周武王讨伐殷纣王,两军会战于牧野,纣军大败,周因代商而有天下,史称此役为「牧野之战」。
《国语辞典》:仆固怀恩(仆固怀恩)  拼音:pú gù huái ēn
人名。唐铁勒部人,善战斗。曾随郭子仪讨伐安禄山之乱,败薛忠义于背度山,累官尚书古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后叛变,引回纥、吐番入侵,死于灵武。
《国语辞典》:首唱义兵(首唱义兵)  拼音:shǒu chàng yì bīng
首先发动正义的讨伐。《后汉书。卷七○。荀彧传》:「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
《国语辞典》:诛凶讨逆(诛凶讨逆)  拼音:zhū xiōng tǎo nì
讨伐残暴叛逆的人。明。姚茂良《精忠记》第八出:「身为上将,统领大军,奋武扬威,诛凶讨逆。」也作「诛暴讨逆」、「诛凶殄逆」。
《国语辞典》:诛凶殄逆(诛凶殄逆)  拼音:zhū xiōng tiǎn nì
殄,灭绝。诛凶殄逆指讨伐残暴叛逆的人。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清天下。」也作「诛暴讨逆」、「诛凶讨逆」。
《国语辞典》:直捣黄龙(直捣黄龙)  拼音:zhí dǎo huáng lóng
宋时名将岳飞讨伐金人,金兵屡败,多来归降。岳飞锐不可挡,乃以直抵金人都城黄龙府与部下相激勉。典出《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后用以指直接攻入敌人都城要地。清。蒲松龄《代王玉斧戏答王抡史》:「他日直捣黄龙,纵军旁掠,则切肤之灾,弟亦不能卵翼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