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雕剿(鵰剿,鵰勦)
以应变出奇之计进行讨伐。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凡议大征或雕剿,口语沓沓,未及聚兵而手足尽露。”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御流寇莫如坚壁清野法,而惩 苗 则莫如 沈希仪 雕剿法。” 清 胡林翼 《请起复曾侍郎督师疏》:“惟是以奇兵雕剿,在乎审机观变。”
鵰勦:亦作“ 鵰勦 ”。彫剿,剿除。明史·陈璘传:“总督 凌云翼 将大征 罗旁 ,先下令鵰剿。”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贵一:“﹝ 迷蒙 ﹞等贼叛刦不已, 应龙 会 昌祚 并发兵鵰勦,悉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自 川东 、 湖北 窜入者,则 穆克登布 剿之,并不时鵰剿 太平 、 大寧 及二 竹 之贼。”
《漢語大詞典》:伯讨(伯討)
谓方伯讨伐有罪的诸侯。《公羊传·僖公四年》:“ 齐 人执 陈 袁涛涂 ……执者曷为或称侯?或称人?称侯而执者,伯讨也。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 何休 注:“言有罪方伯所宜讨。” 徐彦 疏:“即下二十八年 晋侯 执 曹伯 畀 宋 人, 成 十五年 晋侯 执 曹伯 归之于京师之属是也。”
《漢語大詞典》:平讨(平討)
讨伐平定。 汉 袁绍 《与公孙瓒书》:“前以 西山 陆梁,出兵平讨,会 麴义 餘残,畏诛逃命。”
《國語辭典》:声讨(聲討)  拼音:shēng tǎo
声明罪状而加以讨伐。如:「声讨叛逆」。
《漢語大詞典》:讨征(討征)
征讨,讨伐。 清 王诒寿 《恭拟皇上龙飞亲政颂》序:“圣世未尝捐武备,皇古不能无讨征。”
分類:征讨讨伐
《漢語大詞典》:讨暴(討暴)
讨伐、惩治暴乱。《淮南子·本经训》:“故兵者所以讨暴,非所以为暴也。” 高诱 注:“言兵讨人之暴乱,非所以自为暴乱也。”《三国志·魏志·吕虔传》:“卿在郡以来,禽姦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輙克。”
《國語辭典》:膺惩(膺懲)  拼音:yīng chéng
惩治、讨伐。语本《诗经。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漢語大詞典》:剿荡(剿蕩)
讨伐荡平。南齐书·萧景先传:“得 雍州 刺史 张瓌 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軼,蜂蠆有毒,宜时剿荡。”
分類:讨伐荡平
《漢語大詞典》:讨问(討問)
(1).谓历数其罪而讨伐之。 唐 柳宗元 《武冈铭序》:“皇帝下铜兽符,发 庸 、 蜀 、 荆 、 汉 、 南越 、 东甌 之师,四方讨问。”旧唐书·田承嗣传:“其为盖在无赦,欲行讨问,正厥刑书。”
(2).索讨究问。《大马扁》第二回:“但他如此无赖,正如财到光棍手,问他亦是无用,落得强做人情,便不再讨问。”
《漢語大詞典》:讨绥(討綏)
讨伐绥靖。 唐 韩云卿 《平蛮颂》:“爰命 陇西 ,授节讨绥,训我师徒,如熊如羆。”
分類:讨伐
《國語辭典》:围剿(圍剿)  拼音:wéi jiǎo
包围起来消灭。如:「政府派出大批军队包围整个山区,围剿悍匪。」
《漢語大詞典》:惠征
谓顺应天意进行讨伐。《旧唐书·于頔传》:“自 两河 宿兵,垂七十年,王师憓征,疮痏未息。”
《漢語大詞典》:临逆(臨逆)
谓讨伐叛逆。《隋书·炀帝纪下》:“杖顺临逆,人百其勇,以此众战,势等摧枯。”
《漢語大詞典》:袭伐(襲伐)
突然袭击,声罪讨伐。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杜预 注:“伐,声其罪;侵,钟鼓无声;袭,掩其不备。”逸周书·文传:“《开望》曰: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可围竭。”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周书曰:土多人少,莫出其材,是谓虚土,可袭伐也。”
《漢語大詞典》:讨雠(討讎,討讐)
(1).讨究雠校。 唐 道宣 《〈续高僧传〉序》:“或即目舒之,或讨讎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畧。”
(2).亦作“ 讨讐 ”。讨伐寇仇。 唐 贾餗 《敬宗谥议》:“圣朝既讨讐勘乱,明告四方,有司所宜率亿兆之心,极君亲之义,荐诚隆感,非愍而何?”
分類:讨究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