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5,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计
归计
万计
国计
活计
岁计
百计
得计
会计
计程
胜计
心计
家计
过计
身计
《國語辭典》:大计(大計)  拼音:dà jì
1.重大的计画或谋略。《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蒋济》:「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功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
2.每三年对官吏施政的考察。《明史。卷三○七。佞倖列传。顾可学列传》:「朱隆禧者,昆山人。由进士历顺天府丞,坐大计黜。」清。恽敬〈书山东知县事〉:「巡抚、按察使相继迁去,会大计,主者当知县年老,官勒休。」
《國語辭典》:归计(歸計)  拼音:guī jì
1.听从计画。《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
2.归乡的计画。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吾兄日图归计,路阻难行,何不随营前往?」
《骈字类编》:万计(万计)
魏晋 潘岳 关中诗十六章 首陷中亭,扬声万计。
《國語辭典》:国计(國計)  拼音:guó jì
1.国家的经济。《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2.国家的政策、计画。《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往时肃王已为奸臣所误,大王可复误耶?不如暂留,审视国计。」
《國語辭典》:活计(活計)  拼音:huó jì
1.生计。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钉靴雨伞为活计,偷寒送暖作营生。」
2.生活用具。《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当时随这姑姑家去看时,家里没甚么活计,却好一个房舍。」
3.女红的俗称。《红楼梦》第三七回:「这绢包儿里是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能著用罢!」
《國語辭典》:岁计(歲計)  拼音:suì jì
一年中收支的计算。《淮南子。泰族》:「日计无算,岁计有馀。」唐。朱庆馀 镜湖西岛言事诗:「岁计有馀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
《漢語大詞典》:百计(百計)
谓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韩愈 好奇,与客登 华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慟哭, 华阴 令百计取之,乃下。” 宋 苏轼 《次韵水官》之二:“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红楼梦第九九回:“初到之时,果然胥吏畏惧,便百计钻营。”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不意有 林畏庐 ( 林紓 )者,不知与 迦因 何仇,凡 蟠溪子 所百计弥缝而曲为 迦因 讳者,必欲歷补之以彰其丑。”
分類:用尽办法
《國語辭典》:得计(得計)  拼音:dé jì
1.计策得当,稳操胜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且扬都污毁,无复孑遗,还被下湿,未为得计。」
2.计谋获得实现。唐。白居易 山中诗。洞中蝙蝠:「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國語辭典》:会计(會計)  拼音:kuài jì
1.记录与衡量政府或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状况的职务。《周礼。天官。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2.担任会计职务的人。
《國語辭典》:会稽(會稽)  拼音:guì jī
1.地名。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2.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参见「会稽山」条。
《国语辞典》:计程(计程)  拼音:jì chéng
计算路程。如:「计程收费」。唐。白行简《李娃传》:「生将驰赴宣阳,以诘其姨,日已晚矣,计程不能达。」
《漢語大詞典》:胜计
计算得尽,算计得清。庄子·大宗师:“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六年:“自造白金、五銖钱后,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者不可胜计。” 清 沈初 《西清笔记》卷二:“ 江 南 太湖县 ,岁饉,於山中得黑米,不知何年代窨藏地中者,绵延数山趾,不可胜计,全活穷民无算。”
上策,妙计。《魏书·邢峦传》:“又 江 东之衅,不患久无,畜力待机,谓为胜计。”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今之胜计,莫若举 荆州 以附 曹操 , 操 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
《國語辭典》:心计(心計)  拼音:xīn jì
1.心算,或指长于计算、理财。《史记。卷三○。平准书》:「弘羊,雒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宋。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陈恕长于心计,为盐铁使。釐宿弊,大兴利益。」
2.心机智谋。唐。张巡守睢阳作〉诗:「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红楼梦》第九○回:「林姑娘是个有心计儿的人,至于宝玉,呆头呆脑,不避嫌疑是有的。」也作「心略」、「心工」。
《國語辭典》:家计(家計)  拼音:jiā jì
家庭的生计。《晋书。卷七○。甘卓传》:「吾家计急,不得不尔。」《红楼梦》第四回:「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漢語大詞典》:过计(過計)
(1).错误的谋划。孔丛子·对魏王:“然则君不猜於臣,臣不隐於君,故动无过计,举无败事。” 宋 叶适 《外论二》:“夫北虏乃吾仇也,非復可以夷狄畜;而执事者过计,借夷狄之名以抚之。” 明 李东阳 《勤政》诗:“圣世怠荒非过计,国风勤俭有遗音。”
(2).过多的考虑。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 宋 刘子翚 《怀旧歌》:“忧煎过计祇自恼,且但努力耕吾田。”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李主内宴》:“吾所恃者 长江 天堑,彼纵武骑千羣,无所用之,不必过计,只合及时为乐。”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书中谓今日显祸,固在东南,隐患仍在西北,至哉言乎?嚮尝窃窃过计,谓吾西北腹地诸省,风气阂隔,人才乏絶,恐不足以自立。”
《漢語大詞典》:身计(身計)
(1).生计。 唐 方干 《客行》诗:“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箇身计。”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涯免沟壑,身计谋樵渔。”
(2).为自身打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人生五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驥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