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玉漏  拼音:yù lòu
古时用几个特制的壶盛满水,下凿小孔,使水下滴,用以计时的器具。唐。宗楚客 正月晦日侍宴浐水应制赋得长字诗:「珠胎随月减,玉漏与年长。」宋。杨万里 病中夜坐诗:「玉漏听来更二点,烛花剪了晕重开。」
《國語辭典》:更漏  拼音:gēng lòu
古代夜晚看漏刻而知时间。引申为时间的意思。唐。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红楼梦》第二八回:「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
《國語辭典》:一刻  拼音:yī kè
1.甚短的时间。《老残游记》第七回:「你告诉他等著罢,我略停一刻就回去了。」
2.十五分钟为一刻。
《國語辭典》:铜壶(銅壺)  拼音:tóng hú
1.铜制的壶。
2.古代计时用的铜制刻漏器。唐。温庭筠〈鸡鸣埭曲〉诗:「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國語辭典》:刻漏  拼音:kè lòu
古代的计时器。刻为刻度数的漏箭,漏为盛水的铜壶,用铜壶装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壶中水从壶底漏出,逐渐减少,箭上刻度渐次显露,据此测知时刻。
《國語辭典》:刹那(剎那)  拼音:chà nà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为梵语Kṣaṇa的音译。表示极短的时间。《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二:「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
《國語辭典》:子时(子時)  拼音:zǐ shí
古代以十二地支计时。子时是指夜晚十一时到一时的时间。
《國語辭典》:宫漏(宮漏)  拼音:gōng lòu
铜壶滴漏,古代宫中计时的用具。唐。戴叔伦 春日早朝应制诗:「月沉宫漏静,雨湿禁花寒。」
《國語辭典》:更筹(更籌)  拼音:gēng chóu
1.古代,夜间计时的竹签。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凡奏事,遣官送之,昼题时刻,夜题更筹。」
2.指时间。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客子久不到〉词:「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國語辭典》:午时(午時)  拼音:wǔ shí
旧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的时段为午时。后指中午十二时左右。唐。白居易〈昼寝〉诗:「不作午时眠,长日安可度?」《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
《漢語大詞典》:清漏
(1).清晰的滴漏声。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 南朝 宋 鲍照 《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明 杨慎 《斋房春夕》诗:“隐隐闻清漏,迢迢出 建章 。”
(2).借指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漢語大詞典》:刻烛(刻燭)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國語辭典》:银箭(銀箭)  拼音:yín jiàn
古代计时器上银制的漏箭。唐。宋之问 寿阳王花烛图诗:「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唐。李白 乌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漢語大詞典》:昼漏(晝漏)
谓白天的时间。漏,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上素康壮无疾病,向晨欲起,因失音不能言,昼漏十刻而崩。”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昼漏频加箭,宵暉欲半弓。”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玉輅天行健,金壶昼漏长。” 明 黄溥 《闲中古今录摘抄》:“《少保于公行状》载 景泰 七年 西湖 水竭,为公不祥之兆似矣,何不载是年七月间,昼漏当申刻之末,慧星如洗箒状,微见於西方?”
《漢語大詞典》:子午
(1).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 南阳 孔定 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唐 吕岩 《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3).见“ 子午谷 ”。
《漢語大詞典》:子午谷
亦省称“ 子午 ”。 谷名。在今 陕西省 秦岭 山中,为 川 陕 交通要道。据长安志载,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 西安府 南百里;南口曰午,在 汉中府 洋县 东一百六十里。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赐食邑 杜 之 樊乡 ” 司马贞 索隐引《三秦记》:“ 长安 正南,山名 秦岭 ,谷名 子午 ,一名 樊川 ,一名 御宿 。” 清 钱谦益 《巡抚云南钱公神道碑》:“覈 关 寧 之万旅,量时日为三运,道通 子午 之谷,师无庚癸之呼。” 清 吴伟业 《送志衍入蜀》诗:“栈连 子午 愁烽堠,水落东南洗甲兵。”
《國語辭典》:刻漏  拼音:kè lòu
古代的计时器。刻为刻度数的漏箭,漏为盛水的铜壶,用铜壶装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壶中水从壶底漏出,逐渐减少,箭上刻度渐次显露,据此测知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