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算
(1).一根算筹。礼记·投壶:“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
(2). 汉 代商贾税和对成年人所征人头税的一个计数单位。史记·平準书:“诸贾人末作貰贷买卖,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汉书·晁错传:“今 秦 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无銖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復。”按:《高帝纪上》“初为算赋” 颜师古 注引 如谆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
(3).古代推算历数的一个单位。旧唐书·历志二:“今 大唐 神龙 元年,復岁次於乙巳,积四十一万四千三百六十算外。上验往古,年减一算。下求将来,年加一算。”
(4).一次谋划。南史·宋长沙王道怜等传论:“当於餘袄内侮, 荀 、 桓 交逼, 荆楚 之势,同於累卵。如使上略未尽,一算或遗,则得丧之机,未可知也。”
《漢語大詞典》:盘星(盤星)
衡器或仪器上的计数点子。亦以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清 曹寅 《铜鼓歌》:“毫芒差若列支纪,圜转直可窥盘星。”原注:“鼓面若仪器,四纽峙立,疑可测验水土。”
《漢語大詞典》:一二三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 太上老君 授 张道陵 “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四游记·果老殿中辨鹿》:“时有 叶法善 者, 嘉禾 人,世为道士,尝游 白马山 古室,遇二仙人,授以正一二三之法,能制服怪鬼。”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正末﹞做出门科云:‘且住,私场演,官场用。若到 开封府 去,他不説时,如何是了?待俺试敲咱。这是盆沿儿。’做敲科云:‘一、二、三。’”
(3).犹言头绪、办法。雍熙乐府·一枝花·道情套曲:“飘零的不知明暗,默默的自取勘。眼底浑无一二三,流落在江南。”
(4).原由。 刘宾雁 《关东寿人传》第二章:“无缘无故关了我一千多天了,我能不要求他们说出个一二三来。”
《國語辭典》:全数(全數)  拼音:quán shù
全部的数量。如:「因创业而向银行借贷的款项,到今年全数还清。」
《國語辭典》:暗算  拼音:àn suàn
1.秘密的设计害人。《薛仁贵征辽事略》:「莫离支败走,怀玉赶,莫离支飞刀在手,暗算怀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看他对众的说话,他恐防有人暗算,故在对门两处住了,好相照察。」
2.私下里计算。如:「他暗算著回国的日期。」
《漢語大詞典》:罚筹(罰籌)
罚酒计数的筹牌。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衡阳 放酒,熊咆虎嗥,不存令章,罚筹蝟毛。”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罚筹多似 昆阳 矢,酒令严於 细柳 营。”
分類:罚酒计数
《国语辞典》:猛饮(猛饮)  拼音:měng yǐn
狂饮,不计数量地猛喝。如:「他再这样猛饮,必定会烂醉。」
《漢語大詞典》:馘俘
杀死和生俘的敌人(以割取左耳计数)。逸周书·世俘解:“太公 望 命御 方来 ,丁卯, 望 至,告以馘俘。”新五代史·唐明宗纪:“辛酉, 晏球 献馘俘。”
《漢語大詞典》:假马(假馬)
(1).木制用以计数的马形筹码。《周礼·夏官·大司马》“献禽以祭社” 汉 郑玄 注:“争禽而不审者,罚以假马。” 贾公彦 疏:“罚以假马者,谓获禽所算之筹。”
(2).方言。假装。扬州评话《天齐庙包公断太后》:“ 包兴 趴到外面站起来:‘大人有何吩咐?’假马从外面进来,好象走外头才来的:‘大人。’‘尔可知道, 范仲华 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原注:“假马,假装。”
《漢語大詞典》:顺数(順數)
顺着先后次序计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一世二世有顺数逆数二例:“国朝 駢蕖道人 《薑露庵杂记》云:谱牒之法,由始祖顺数而下,行文亦可由本身逆数而上。” 许杰 《惨雾》上:“再顺数过来:第三个是做鞋子的 老六 。”
《國語辭典》:佛珠  拼音:fó zhū
一种佛教法器。参见「念珠」条。
《漢語大詞典》:记里鼓(記里鼓)
(1).计数里程之鼓。隋书·元巖传:“ 巖 卒之后, 蜀王 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於天子。”
(2).比喻单调刻板的应酬之作。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参见“ 记里车 ”。
《漢語大詞典》:记里车(記里車)
古代一种能标示道路里程的车子。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於 西京 。亦曰记里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鐲。《尚方故事》有作车法。”隋书·礼仪志五:“记里车,驾牛。其中有木人执槌,车行一里,则打一槌。”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
《漢語大詞典》:擢数(擢數)
谓多得难以计数。 明 汪本钶 《续刻李氏书序》:“盖先生之书未刻者,种种不胜擢数。”
分類:多得计数
《漢語大詞典》:料校
计数校核。晋书·秦献王柬传:“ 武帝 尝幸 宣武场 ,以三十六军兵簿令 柬 料校之, 柬 一省便擿脱谬,帝异之。”
分類:计数校核
《漢語大詞典》:六峜
管子·轻重戊:“ 虙戏 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旧注谓“峜”即计数之“计”,六计,犹周髀算经之类。 清 洪颐煊 、 庄述祖 谓“峜”当作“佱”,乃古文“法”字。近人 闻一多 谓“佱”假借为“法”,六法,即《易通卦验》所云乾、离、艮、兑、坎、坤。 郭沫若 以“六峜”古本作“大陆”,“峜”乃“坴”之讹,“大坴”,即乾坤六法。参阅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
分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