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指数(指數)  拼音:zhǐ shù
1.数学中为表示自乘若干次,在该数的右上角以小字书明次数,此小字称为「指数」。如㎡中的2,即为m的指数。
2.为表示某种经济现象的变化,以某个时期的数值为基数,而以另一个时期的数值折合基数百分之几所得的值称为「指数」。如「生产指数」、「物价指数」。表示多种现象平均数相对变动的比值。也称为「指数」。
《漢語大詞典》:具数(具數)
详细计数。韩非子·难言:“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 陈奇猷 集释引 尹桐阳 曰:“具,备也;数,计也。备计则详明。”
分類:详细计数
《漢語大詞典》:五三
(1). 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
(2).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唐 吕岩 《绝句》之十一:“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心手五三箇,万人谁敢当。”
《國語辭典》:牙筹(牙籌)  拼音:yá chóu
1.象牙制成的筹码、计算器。《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黄昏还把牙筹较,清早忙将簿籍查,到死刚才罢!」
2.古时夜间的计时器。元。袁士元 和松石舍人秋夜不寐诗:「牙筹历历随更转,燐鬼啾啾隔水啼。」
《國語辭典》:马子(馬子)  拼音:mǎ zi
1.赌博时用来计算钱数的筹码。
2.大、小便使用的桶子。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二○出:「鸡眼睛不用你做嘴儿挑,马子儿不用你随鼻儿倒。」也称为「马桶」。
3.戏称女孩子或女朋友为「马子」。
《國語辭典》:马桶(馬桶)  拼音:mǎ tǒng
便溺的器具。昔日用木制,今多为瓷制。《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坐在马桶上,疼一阵,撒一阵,撒出来都是血水。」《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我们这儿的娘儿们走路的时候,都是自己带著个马桶。」也称为「马子」。
《漢語大詞典》:默数(默數)
暗自计数。 宋 苏轼 《淮上早发》诗:“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 淮 中十往来。”
分類:暗自计数
《漢語大詞典》:擢发(擢髮)
拔下头发(计数)。极言其多。《宋书·臧质传》:“ 质 生与衅俱,不可详究,擢髮数罪,曾何足言。”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中:“ 肃 代 之后, 李辅国 ……毒乱宗社,擢髮不足以数其罪。”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忏目》:“诸如此类,不可擢髮。”参见“ 擢髮难数 ”。
《國語辭典》:擢发难数(擢髮難數)  拼音:zhuó fǎ nán shǔ
拔清頭髮,也難以數盡。語本《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范雎曰:『汝罪有幾?』曰:『擢賈之髮以續賈之罪,尚未足。』」形容多得難以計數。《野叟曝言》第七五回:「秦檜之罪,擢髮難數。」也作「擢髮莫數」。
《國語辭典》:数珠(數珠)  拼音:sù zhu
佛教徒修行时用来计数的珠串。《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把他房奁和我的家私,都搬将去,便捉我下左军巡院拷问,要这一百单八颗数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头戴玄色缎僧帽,身穿茧袖僧衣,手里拿著数珠,铺眉蒙眼的走了出来。」
《國語辭典》:不訾  拼音:bù zǐ
不毁谤、不诋谤。《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分類:诋毁
《漢語大詞典》:绝叫
大声呼叫。晋书·袁耽传:“ 耽 投马絶叫。”马,指计数的筹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一:“水师絶叫鳧雁起,乱石一綫争磋磨。” 宋 杨万里 《峡中得风挂帆》诗:“百夫絶叫椎大鼓,一夫飞上千尺桅。”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当鬼魂们又发一声反狱的绝叫时,即已成为人类的叛徒。”
《國語辭典》:念珠  拼音:niàn zhū
一种佛教法器。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来计数的圈串。通常以菩提子或将香木制成小圆粒,串成一圈,也有琥珀、水晶、玉石的制品。粒数有十四颗、十八颗、二十一颗、二十七颗、三十六颗、四十二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和一千零八十颗之分。《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列传。李辅国》:「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为潘将军失却玉念珠,无处访寻,却是他与朋侪作戏,取来挂在慈恩寺塔院相轮上面。」也称为「佛珠」、「数珠」、「数珠儿」。
《漢語大詞典》:握算
执算筹以计数。亦指谋划。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吏执笔握算,入人室庐计其数。” 胡三省 注引 史炤 曰:“算,所以筹算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言事·算学:“户部胥吏,尽 浙 东巨奸,窟穴其间,那移上下,尽出其手,且精於握算,视官长犹木偶。” 清 黄蛟起 《西神丛语·许相公》:“是子非握算人,吾当授之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将何以生活之。”
《漢語大詞典》:犀株
即犀角。角计数以株为量,故称。 唐 李贺 《恼公》诗:“犀株防胆怯,银液镇心忪。” 王琦 汇解引游宦纪闻:“犀中最大者曰堕罗犀,一株有重七八斤者。”参见“ 犀角 ”。
分類:犀角计数
《國語辭典》:犀角  拼音:xī jiǎo
1.犀牛的角。由角质纤维所组成,坚硬细致,可入药,具有强心、解热、去毒、止血的功效。亦可用来制做图章或其他器物。
2.额头上隆起的骨。传说为贵人之相。《战国策。中山策》:「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绝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漢語大詞典》:无量劫(無量劫)
佛教谓计数不尽的时节。佛经言天地从生成至毁灭为一劫。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宋 张商英 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
《漢語大詞典》:行筹(行籌)
谓以筹码计数。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洪亮吉 《题某官散赈图》诗:“行筹散尽整鞭去,不遣索米来豪胥。”
分類:筹码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