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毁誉(毀譽)  拼音:huǐ yù
非议与称赞。《抱朴子。外篇。自叙》:「而洪之为人,信心而行,毁誉皆置于不闻。」《管子。形势》:「訾讆之人得用,则人主之明蔽,而毁誉之言起。任之大事,则事不成而祸患至。」
《國語辭典》:名誉(名譽)  拼音:míng yù
好的名声。《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唐。韩愈〈答陈生书〉:「今之负名誉享显荣者,在上位几人。」也作「名气」、「名声」。
《國語辭典》:声誉(聲譽)  拼音:shēng yù
声望、名誉。如:「声誉卓著」、「声誉大振」。
《漢語大詞典》:誉处(譽處)
安乐。誉,通“ 豫 ”。《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朱熹 集传:“ 苏氏 曰: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 唐 柳宗元 《祭万年裴令文》:“惟灵孝友之性,实惟天与,饰以儒书,洽其誉处。”
分類:安乐
《國語辭典》:虚誉(虛譽)  拼音:xū yù
不实的美誉。《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自今若有过称誉,尚书皆宜抑而不省。」
《國語辭典》:令誉(令譽)  拼音:lìng yù
美好的声誉。《旧五代史。卷九七。晋书。列传。范延光》:「延光昔为唐臣,绰有令誉。」
分類:美好声誉
《國語辭典》:誉望(譽望)  拼音:yù wàng
名望。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新唐书。卷一八四。马植传》:「植自以誉望在当时诸公右,久补外,还朝不得要官,为宰相李德裕所抑,内怨望。」
分類:名誉声望
《國語辭典》:清誉(清譽)  拼音:qīng yù
清白的声誉。如:「他一向奉公守法,而且行事小心,唯恐清誉受损。」
分類:美好名声
《國語辭典》:美誉(美譽)  拼音:měi yù
美好的名声。《三国演义》第四回:「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高级汉语词典》:终誉
死后的声名
《國語辭典》:称誉(稱譽)  拼音:chēng yù
称扬、赞誉。《韩非子。八奸》:「其于说议也,称誉者所善,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群臣相为语。」《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承太子閒,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称誉之。」
《國語辭典》:誉髦(譽髦)  拼音:yù máo
有美誉的读书人。《诗经。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骚客即是诗人,誉髦乃称美士。」
《國語辭典》:延誉(延譽)  拼音:yán yù
播扬美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子布佐策致延誉之美,辍哭止哀有翼戴之功。」
《國語辭典》:民誉(民譽)  拼音:mín yù
人民的赞誉,指有好的政声。《文选。卢谌。赠崔温》:「黔庶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思我民誉,缉熙帝图。」
分類:民众称誉
《國語辭典》:时誉(時譽)  拼音:shí yù
当时的声誉。如:「时誉甚隆」。《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吴良》:「每处大议,辄据经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时誉。」《魏书。卷四○。列传。陆俟》:「长子炜,字道晖,与弟恭之并有时誉。」
分類: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