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1,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安言
达辞
典言
婉辞
溢辞
雅辞
謇讷
盛色
往辞
尘听
约信
和言
严辞
伪辞
琼音
《漢語大詞典》:安言
谓言谈从容不迫;言辞迂缓。后汉书·刘陶传:“臣闻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心之痛者不能缓声·” 宋 王安石 《秘阁校理张君墓志铭》:“又能为吏,当官有所守,嶷嶷必得其意。然平居安言徐视易狎,若无能者。”
《漢語大詞典》:达辞(達辭)
确定无疑之言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无达詁,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漢語大詞典》:典言
(1).法言,合于礼法的言辞。国语·晋语二:“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韦昭 注:“典,法也。法言,谓 阳穀 之会,以四教令诸侯之属。”
(2).典雅有据的言辞。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逮 汉 贾谊 颇节之以礼。自时厥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务恢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崔駰 《达旨》,吐典言之裁。” 章炳麟 《辨诗》:“古者多见 子夏 、 李斯 之篇,故其文章都雅,造之自我,皆合典言。”
《國語辭典》:婉辞(婉辭)  拼音:wǎn cí
1.委婉的言词。《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其时身畔有一女儿,年止数岁,把他做了由头,婉辞哄那丈夫。」《花月痕》第二回:「我彼时因春闱在迩,婉辞谢去。」
2.婉言拒绝。如:「好友几次邀他同游欧洲,他总是婉辞以谢。」
《漢語大詞典》:溢辞(溢辭)
亦作“ 溢词 ”。 过分的言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严相处王弇州:“ 新郑 秉政,瑕瑜自不相掩。 弇州 第其功罪,未免有溢辞,且词及簠簋,则未必尽然也。”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明帝:“史有溢词,流俗羡焉,君子之所不取。”
分類:过分言辞
《漢語大詞典》:雅辞(雅辭)
(1).平素的言语。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天子以 伍被 雅辞多引 汉 之美,欲勿诛。”
(2).文雅的言辞。
《漢語大詞典》:謇讷(謇訥)
不善言辞。《旧唐书·赵憬传》:“復念稽顙丹陛,仰对宸严,謇訥易穷,遽数难辩,理详则尘瀆颇甚,言略则利害未宣。”
《漢語大詞典》:盛色
(1).谓言辞、神色严厉。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若夫剑客论,博奕辩,盛色而相苏,立权以不相假,使有司不能取贤良之议,而贤良文学被不逊之名,窃为诸生不取也。” 王利器 校注:“ 杨 注云:‘苏读曰傃。傃,向也,谓相向格鬭也。’此‘盛色而相傃’,亦谓盛其辞色而相向辩难也。”
(2).纯正的颜色。 汉 班固 《白虎通·绋冕》:“朱赤者,盛色也,是以圣人法之,用为紼服,为百王不易也。”
(3).指多美色。汉书·贾捐之传:“夫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处。”
(4).美好的容色。 唐 李白 《去妇词》:“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
《漢語大詞典》:往辞(往辭)
往日的言辞。晏子春秋·问下二六:“事亲孝,无悔往行;事君忠,无悔往辞。”
分類:往日言辞
《漢語大詞典》:尘听(塵聽)
(1).尘俗之音。 唐 孟郊 《同茅郎中使君送河南裴文学》诗:“送君无尘听,舞鹤清瑟音。”
(2).谦词。犹言污耳。谓请人听自己的言辞或歌唱等。
《漢語大詞典》:约信(約信)
谓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涖牲曰盟。”荀子·富国:“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淮南子·人间训》:“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败之,后不可復用。”
《漢語大詞典》:和言
(1).温和的言辞。梁书·傅岐传:“ 岐 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天雨花》第二回:“众人但只和言劝,丫环房内秉银灯。”
(2).谓舒缓出气以发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
《漢語大詞典》:严辞(嚴辭)
严厉的言辞。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我受着严辞谴责,但我心里却愈见尊敬着他。”
分類:严厉言辞
《漢語大詞典》:伪辞(僞辭)
虚假的言辞。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 徐福 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三国志·魏志·卫臻传:“ 权 恃 长江 ,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章炳麟 《序种姓下》:“至 唐 则有赐姓蛮夷降虏……故 乌石兰氏 自更曰乌,以援枝鸣,虽 韩愈 依违其间,夷汉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其不蘖芽于 豪州 受命之世灼灼也。”
分類:虚假言辞
《國語辭典》:琼音(瓊音)  拼音:qióng yīn
形容婉转清脆的声音。北魏。宗钦赠高允〉诗:「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唐。孟郊上包祭酒〉诗:「琼音独听时,尘韵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