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1,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巧辞
辞致
停歇
辞辩
游语
俳语
作辞
梵咒
诏相
誓词
洸洋
令音
言金
味外味
宏辩
《漢語大詞典》:巧辞(巧辭)
(1).善于言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利口巧辞, 孔子 常黜其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张司空 有一少年来謁,多才巧辞,疑是妖魅,使我取华表照之。”
(2).虚伪之辞。亦指巧妙的言辞。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於是 弘恭 、 石显 之徒,饰巧辞以搆象似,假至公以售私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雄 復欲以巧辞説之, 孝忠 怒,欲执送京师, 雄 惧,逃归。”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至於咎徵屡见,搆巧辞以粉饰太平。”
《國語辭典》:辞致(辭致)  拼音:cí zhì
文辞的意趣、风格。《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北史。卷八三。文苑传。颜之推传》:「尝献梁元帝荆州颂,辞致雅赡。」
《國語辭典》:停歇  拼音:tíng xiē
停止、歇息。《水浒传》第七七回:「我等且再整练马步将士,停歇三日,养成锐气,将息战马。」
《漢語大詞典》:辞辩(辭辯)
(1).能言善辩。韩非子·亡徵:“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宋书·颜延之传:“上使问 续之 三义, 续之 雅仗辞辩, 延之 每折以简要。”金史·白华传:“汝辞辩,特以 合喜 、 蒲阿 皆武夫,一语不相入,便为齟齬,害事非细,今以汝调停之,或有乖忤,罪及汝矣。”
(2).巧妙的言辞。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待干戈,聊用辞辩,片言而求三辅,一説而定五州。”
(3).言谈,谈吐。史记·五宗世家:“季年好音,不喜辞辩。为人吃。”南史·张畅传:“ 孝伯 辞辩亦北土之美, 畅 随宜应答,吐属风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 孝伯 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漢語大詞典》:游语(遊語)
戏谑的言辞;挑逗的言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双灯:“ 魏 细瞻女郎,楚楚若仙,心甚悦之。然惭怍不能作游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公子待之尤厚,屡欲私之。奈 梨花 防维綦密,虽欲申以游语,亦不可得。”
嬉戏的言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诸生》:“ 吴门 诸生某,醉归自某训导家……相去一矢地外有红衣女子行其前,约略甚美,心仪之:‘盍追及一睹华容?’比追及,果艳絶,试以游语而不愠。”
《漢語大詞典》:俳语(俳語)
(1).戏笑嘲谑的言辞。新唐书·李实传:“优人 成辅端 为俳语讽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祝唐二赋:“ 祝 ( 祝允明 )先有《烟花洞天赋》……其后又有《风流遁赋》,则皆俳语也。” 清 赵翼 《戏为俳体遣闲》诗:“閒遣无聊作俳语,丽譙更鼓已三挝。”
(2).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 宋 苏辙 《滕王阁》诗:“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自注:“ 欧阳文忠 尝云:‘ 王勃 记文似俳,而 唐 人贵之如此,何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 枚 氏《七发》,非必於七也,文涣而成七。后之作者无七,而必於七,然皆俳语也。”
《漢語大詞典》:作辞(作辭)
(1).谓称美其言辞。礼记·哀公问:“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 郑玄 注:“则,法也。民者,化君者也。君子言虽过,民犹称其辞。”
(2).如辞,告别。红楼梦第六十回:“ 贾环 见了,也只得向坑上拾了,揣在怀内,方作辞而去。”
《漢語大詞典》:梵咒
亦作“ 梵呪 ”。 指陀罗尼中的“咒陀罗尼”,义为总持。即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辞,有不测之神验。法苑珠林卷三七:“尚方中有一人废病数年,垂死。 域 往视之……梵唄三偈讫,为梵呪可数千语。寻有臭气满屋,病人曰:‘活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僧﹞乃夜诣其家,趺坐诵梵咒。”
《漢語大詞典》:诏相(詔相)
谓教导行大礼的言辞与礼节。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詔相之。” 郑玄 注:“詔相,告以其辞及威仪。”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今则有修仪以赞其詔相者,有备物以赞其容卫者。”
《國語辭典》:誓词(誓詞)  拼音:shì cí
立定决心的言辞。如:「宣读誓词」。
《國語辭典》:洸洋  拼音:guāng yáng
1.水深广的样子。
2.荒诞。《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漢語大詞典》:令音
(1).和善的语音。 晋 陶潜 《劝农》诗:“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2).善言,美好的言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鉴下:“ 谢公 云:‘长史( 王濛 )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 刘孝标 注引《王濛别传》:“商略古贤,显默之际,辞旨劭令,往往有高致。”
《漢語大詞典》:言金
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 咸阳 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以“言金”指言辞贵重如金。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言金由贵家起,文粪自贱室出。《淮南》《吕氏》之无累害,所由出者,家富官贵也。”参见“ 一字千金 ”。
《國語辭典》:一字千金  拼音:yī zì qiān jīn
秦代吕不韦集门客撰《吕氏春秋》,书成,悬于国门,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典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后遂以一字千金比喻文辞精当,价值极高。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这个办书的事情,不是外行人知道的。并且文章价值,有甚一定,古人一字千金,尚且肯出。」也作「一字值千金」。
《國語辭典》:味外味  拼音:wèi wài wèi
使人咀嚼不尽的滋味。
《國語辭典》:宏辩(宏辯)  拼音:hóng biàn
广博的议论,雄辩。宋。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