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内向(內向)  拼音:nèi xiàng
1.向内地逼近,多指向国内逼迫。《晋书。卷六。明帝纪》:「六月,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
2.归附朝廷。《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羌戎东驰,回首内向。」
3.人格特质的一种分类。系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C. G.)以人类心理的特徵为基础,所提出的人格类型理论。特徵是缺乏与人接触交往的兴趣,对外物的感受较少显露出来。性格上则是偏爱沉静,容易羞怯。
《漢語大詞典》:负墙(負牆)
(1).古时与尊者言谈毕,退至于墙,肃立,以示避让尊敬之意。《礼记·孔子闲居》:“ 子夏 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后因指就学。 宋 叶适 《祭陈君举中书文》:“暴名如雷,新语如风,宿老负墙,豪雋景从,而时文靡然由之一变,遂为多士之宗。” 明 汤显祖 《太学同游记叙》:“然且宛孌酬怀,徊皇就义,况乃负墙於一师,营道而同术。”
(2).靠着墙。 清 曾国藩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刘孺人 即怒,节母负墙竦惧,节妇从容改为,以适厥指。” 清 黄遵宪 《寄题陈氏崝庐》诗:“负墙一病叟,吞声几欲哭。”
(3).谓用背抵住墙壁。
《國語辭典》:浮说(浮說)  拼音:fú shuō
无稽之谈。《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國語辭典》:迂腐  拼音:yū fǔ
拘泥陈旧思想,无法顺应时代潮流。《福惠全书。卷二五。教养部。讲学》:「曲学迂腐,附会古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依晚生看去,莫某人还不至于如此;不过头巾气太重,有点迂腐腾腾的罢了。」
《漢語大詞典》:快谈(快談)
痛快锋利的言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二大教主:“ 温陵 李卓吾 ,聪明盖代,议论间有过奇,然快谈雄辩益人意智不少。”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快谈雄辩,四座惊服。”
《漢語大詞典》:旧言(舊言)
平素交往的言谈。荀子·宥坐:“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 杨倞 注:“旧言,平生之言。”
《國語辭典》:戏谈(戲談)  拼音:xì tán
戏谑、开玩笑。《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國語辭典》:锯屑(鋸屑)  拼音:jù xiè
锯木材时落下的细末。语本《晋书。卷四九。胡毋辅之传》:「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后用以比喻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诗:「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
《漢語大詞典》:琐语(瑣語)
亦作“璅语”。
(1).犹琐言。记述逸闻、琐事的文章体裁,常作书名。晋书·束晳传:“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汲冢璅语》乃载《秦望碑》……皆后人所羼,非本文也。”《清朝野史大观·逸事二·沈孝子负骨归葬事》:“事见邑人 徐承烈 ‘杂著’……﹝ 承烈 ﹞著《燕居琐语》十六卷,载 嘉庆 《德清县志》,书尚未刻,‘杂著’即《琐语》藁本未编辑者。”
(2).琐碎的言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迄至 魏 晋 ,作者间出,谰言兼存,璅语必録。” 清 黄虞稷 《〈书影〉序》:“下此而《齐谐》志怪,璅语藂谈,上之无当於身心,次亦何关於问学。”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此书(《南腔北调集》)殆游词琐语,不足存,而竟以出版者,无非为了彼既禁遏,我偏印行,赌气而已。”
《國語辭典》:扭捏  拼音:niǔ niē
1.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晃,故作姿态。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珊瑚钩,芙蓉扣,扭捏的身子儿别样娇柔。」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捏著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2.举止害羞、不大方、难为情的样子。《程乙本红楼梦》第六回:「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一番。」《冷眼观》第二四回:「讵料咕噜一声,文思大发,忙笑道:『我有了,我有了,而且还是天造地设的灵机,说出来,丝毫不扭捏。』」
《漢語大詞典》:达言(達言)
超脱豁达的言谈。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敬礼 谓僕:‘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吾尝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晋 陆云 《岁暮赋》:“鉴通人之炯戒兮,惧 晏平 之达言。”《宋书·谢晦传》:“御 庄生 之达言,请承风以为则。”
《國語辭典》:谈宗(談宗)  拼音:tán zōng
善于言谈,为世人尊崇。《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
分類:言谈宗仰
《国语辞典》:正语(正语)  拼音:zhèng yǔ
佛教用语。八正道的第三支。不作一切非理的言谈,即说真实语,不撒谎、不搬弄是非、不口出恶言及说好听而无意义的话。《杂阿含经》卷二八:「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漢語大詞典》:琐言(瑣言)
(1).琐碎的言谈;闲谈。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 王隐 、 何法盛 之徒所撰 晋 史,乃专访州閭细事,委巷琐言,聚而编之,目为鬼神传録,其事非要,其言不经。” 明 何景明 《淮水》诗:“维教言是由,毋琐言是谋,毋戏言是流。”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姑存此日琐言。”
(2).记述逸闻、琐事的一种文章体裁。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史氏流别,殊途并騖。榷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纪,二曰小録,三曰逸事,四曰琐言……若 刘义庆 《世説》, 裴荣期 语林, 孔思尚 《语録》, 阳玠松 《谈藪》。此之谓琐言者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 唐 孙光宪 有北梦琐言。按,晋书:‘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琐言》十一篇。’乃知古已有琐言。”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正史以外,有以偏方为纪者……有以一言一事为纪者,如 刘知几 所称琐言当以 刘义庆 世説新语第一。”
《漢語大詞典》:铿如(鏗如)
形容言谈洪亮、有力。 明 宋濂 《赠会稽韩伯时序》:“其人温如,其文煜如,其言论鏗如,是诚无愧於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