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5,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闲语
说不得
凡语
矛楯
骋辞
癫狂
成话
逗引
遗地
音仪
民语
滑泽
默传
难为状
失口
《國語辭典》:閒语(閒語)  拼音:xián yǔ
1.私语、静语。《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閒语。」《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光武笑,因留宿閒语。」
2.对于他人的批评或不满意的言语。如:「閒言閒语」。
《國語辭典》:说不得(說不得)  拼音:shuō bù de
1.不可说、不要说。如:「猥亵的话,说不得。」
2.不得了。表示极度、非常。如:「他的人品坏得说不得。」
3.不得已、只好。《红楼梦》第八回:「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在这内地,说不得要用华装,添做了些摹本宁绸四季衣服,看看三百两银子已经用完了。」
《國語辭典》:凡语(凡語)  拼音:fán yǔ
普通通行的词语。《尔雅。释诂》「如、适、之、嫁、徂、逝,往也」句下宋。邢炳。疏:「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魏书·李业兴传:“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怪於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 梁 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
《漢語大詞典》:骋辞(騁辭)
亦作“ 骋词 ”。 谓自如地、尽情地运用言语文辞。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飞辩骋辞,溢气坌涌。”隋书·经籍志四:“文者,所以明言也。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誓,丧纪能誄,作器能铭,则可以为大夫,言其因物骋辞,情灵无拥者也。” 清 陈确 《与张考夫书》:“皆出惓篤请教之诚,非敢骋词而鼓説也。”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盖 屈原 、 陆贾 ,籍隶 荆 南,所作之赋,一主抒情,一主骋辞,皆为南人之作。”
《國語辭典》:癫狂(癲狂)  拼音:diān kuáng
疯癫发狂。唐。元稹〈厅前柏〉诗:「我本癫狂耽酒人,何事与君为对敌。」
《漢語大詞典》:成话(成話)
犹像话。谓言语行动合理。多用于反问。 茅盾 《子夜》十四:“到草棚里去拉人!拉了一个来就赏一块钱--这样的办法成话么?”
《國語辭典》:逗引  拼音:dòu yǐn
用言语、行动逗弄人,藉以取乐。如:「他喜欢逗引小孩玩。」
《漢語大詞典》:遗地(遺地)
(1).空馀的土地。《魏书·释老志》:“今常住寺,犹有遗地,钦悦修踪,情深遐远,可於旧堂所,为建三级浮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闽中 自高山至平地,截截为田,远望如梯,真昔人所云:‘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尽力耕’者,可谓无遗地矣!”
(2).指言语或行动中留下的可回旋的地步。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至男女交际之遏抑,虽非公道,今当开化之会,亦宜少留遗地,使道德法律得持其强弩之末以绳人,又安可设淫词而助之攻也?”
《漢語大詞典》:音仪(音儀)
(1).谓言语有节奏感。宋书·张敷传:“﹝ 张傅 ﹞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餘响久之不絶。”
(2).犹音容。 清 顾炎武 《与戴耘野书》:“音仪虽阔,志嚮靡移。”
《漢語大詞典》:民语(民語)
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 汉 贾谊 《新书·保傅》:“瞽史诵诗,工诵箴諫,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明 杨慎 《风雅逸篇序》:“録古谚、古语、古言、鄙谚、鄙语、野语,俗语、故语、民语、不恭之语百五十条为第八卷。”
《漢語大詞典》:滑泽(滑澤)
(1).谓(言语)流畅而有文饰。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
(2).光滑润泽。 汉 王充 论衡·吉验:“带约其要,鉤挂於带,在身所掩,不过一寸之内,既微小难中,又滑泽銛靡,锋刃中鉤者,莫不蹉跌。”《礼记·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 宋 朱熹 集注:“磋以鑢鐋,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直待转手关门,带眼看去,那小牀帐钩上吊着一个紫檀的小木鱼,连槌繫着,且是精緻滑泽。” 郭沫若 《大山朴》:“我喜欢它那叶像枇杷而更滑泽,花像白莲而更芬芳。”
《漢語大詞典》:默传(默傳)
佛教语。不用言语,以心传心。《坛经·般若品》:“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
《国语辞典》:难为状(难为状)  拼音:nán wéi zhuàng
无法用言语或文字形容。《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也作「不可状」。
《國語辭典》:失口  拼音:shī kǒu
失言。《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