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0,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危言
正论
异论
至言
舆论
一说
大言
正议
代言
冷风
忘疲
陈言
异说
瞻言
语录
《國語辭典》:危言  拼音:wéi yán
正直的言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无忌讳之患,敢昧死竭卷卷。」
《國語辭典》:危言正色  拼音:wéi yán zhèng sè
正直的言论,严肃的态度。唐。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有非常之时者,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镬而不回。」宋。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
《國語辭典》:正论(正論)  拼音:zhèng lùn
正确的言论。《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
《国语辞典》:异论(异论)  拼音:yì lùn
不同的意见、言论。如:「这次会议大家的意见分歧,异论很多。」
分类:意见言论
《國語辭典》:至言  拼音:zhì yán
最美善的言论、最合宜的道理。《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臣闻国之将兴,至言数闻,内知己政,外见民情。」
《國語辭典》:舆论(輿論)  拼音:yú lùn
代表公众意见的言论。如:「国际舆论」、「社会舆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國語辭典》:一说(一說)  拼音:yī shuō
1.一次谈话。《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五》:「片言而求三辅,一说而定五州。」《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也作「一说儿」。
2.一种说法。如:「有此一说。」
《國語辭典》:大言  拼音:dà yán
1.誇大狂妄的话。《史记。卷八。高祖纪》:「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2.宏大的谋议。《礼记。表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
《漢語大詞典》:正议(正議)
(1).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 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 、大司空 师丹 ,共持正议。”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 章炳麟 《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 、 曾静 、 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
(2).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书·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袁绍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 邈 正议责 绍 。”新唐书·上官仪传:“自 褚遂良 等元老大臣相似屠覆,公卿莫敢正议。”
《國語辭典》:代言  拼音:dài yán
1.代天子草拟诏命。《宋史。卷三七八。列传。綦崇礼》:「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2.代替别人表达言论。《东周列国志》第二二回:「子鱼能为我代言,乞念先君一脉,愿留性命,长为匹夫,死且不朽!」
3.为活动、商品等作宣传。如:「为了拉抬买气,业者不惜砸重金请名人代言。」
《國語辭典》:代言人  拼音:dài yán rén
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的人。如:「他是总统的代言人,所以每次谈话都很谨慎。」
《國語辭典》:冷风(冷風)  拼音:lěng fēng
1.寒凉阴冷的风。《淮南子。俶真》:「是故冻者假兼衣于春,而暍者望冷风于秋。」《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就室中起一阵冷风,灯灭复明,抬头见一人立于灯下。」
2.背地里流传的消极言论。如:「别在军中刮冷风,这很容易影响士气的。」
《分类字锦》:忘疲
世说: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体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分类:言论
《國語辭典》:陈言(陳言)  拼音:chén yán
1.陈旧的言辞。唐。韩愈 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宋。苏轼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诗二首之二:「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陈言。」
2.陈述言词。《礼记。儒行》:「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纪》:「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
《國語辭典》:异说(異說)  拼音:yì shuō
1.不同的学说、主张。《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缪,壹异说云。」
2.邪说、怪诞言论。《晋书。卷三九。荀勖传》:「去奇技,抑异说。」
《漢語大詞典》:瞻言
有远见的言论。《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郑玄 笺:“圣人所视而言者百里,言见事远而王不用。”一说,瞻,明见;言,助词,无义。见 高亨 《诗经今注》
《國語辭典》:语录(語錄)  拼音:yǔ lù
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佛家祖师说法时,僧徒直接记载问答口语,以白话叙述,不加文饰,称为「语录」。后宋代儒者讲学,门人弟子所记下的语言笔录,也称为「语录」,如《朱子语录》。宋。陆游 跋兼山先生易说:「郭立之从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著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