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0,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奇说
腾说
诞说
辨囿
奸说
訚侃
辩囿
傥言
庄论
四轻
偏激
矫言
偏论
鸿谟
唾余
《国语辞典》:奇说(奇说)  拼音:qí shuō
欺诳不实的言论。《管子。七法》:「去奇说,禁雕俗也。」
《漢語大詞典》:腾说(騰説)
(1).传播言论,宣扬主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譎诡以驰旨,煒曄以腾説。”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復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骋辩腾説,著作云起矣。”
(2).传播流言蜚语;诽谤。明史·李三才传:“而今之党人动与正人为讐, 士昌 光復 尤为戎首,挺身主盟,力为 一贯 ( 沈一贯 ) 敬 ( 韩敬 )报怨,腾説百端,攻击千状。”
《漢語大詞典》:诞说(誕説)
荒诞的言论。 明 李东阳 《杨南里传》:“吾闻 杨先生 教先践履,论古事必设以身处,不漫为诞説。”
分類:荒诞言论
《漢語大詞典》:辨囿
辩士组成的圈子,言论界。辨,通“ 辩 ”。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发言惊辨囿,撝翰动文星。”参见“ 辩囿 ”。
《漢語大詞典》:辩囿(辯囿)
(1).语本庄子·天下:“ 桓团 、 公孙龙 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成玄英 疏:“辩过於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辩者迷於其中而不能出。”后因用“辩囿”指哓哓不休的争辩。文选·左思〈魏都赋〉:“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復翫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也。” 张铣 注:“言辩者多词如苑囿之有草木也。”
(2).指言论界、言者之口。 唐 黄滔 《与南海韦尚书启》:“设若旁扃辩囿,内遏言泉,不惟上负于良时,抑亦下辜于卑志。”
分類:言论言者
《漢語大詞典》:奸说(奸説,姦説)
有所干求而游说。史记·穰侯列传:“於是 魏 人 范雎 自谓 张禄先生 ,讥 穰侯 之伐 齐 ,乃越三 晋 以攻 齐 也,以此时奸説 秦昭王 。” 章炳麟 《秦献记》:“故 零陵 令与 斯 ( 李斯 )辩难, 成公生 乃奸説其子,著书自见,一切无所穷治,又况票票 羊 黄 之徒乎?”
姦説:不合礼义的言论。荀子·非十二子:“辩説譬諭、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姦説。” 汉 徐干 中论·谴交:“姦説不兴,邪陂自息矣。”
《漢語大詞典》:訚侃(誾侃)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侃侃,和乐之貌;誾誾,中正之貌。”后以“誾侃”谓言论和悦而中正。 明 邹元标 《梁夫山传》:“但资禀刚直,言论誾侃。”
《漢語大詞典》:辩囿(辯囿)
(1).语本庄子·天下:“ 桓团 、 公孙龙 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成玄英 疏:“辩过於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辩者迷於其中而不能出。”后因用“辩囿”指哓哓不休的争辩。文选·左思〈魏都赋〉:“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復翫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也。” 张铣 注:“言辩者多词如苑囿之有草木也。”
(2).指言论界、言者之口。 唐 黄滔 《与南海韦尚书启》:“设若旁扃辩囿,内遏言泉,不惟上负于良时,抑亦下辜于卑志。”
分類:言论言者
《漢語大詞典》:傥言(儻言)
正直的言论。儻,通“ 讜 ”。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虚心导人,允求儻言。师臣司训,敢告在前。”南史·齐本纪上:“詔内外羣僚,各进儻言,王公卿士,各举所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丞相得君最深,名位已极,儻言之胜,宗社赖之。”
分類:正直言论
《漢語大詞典》:庄论(莊論)
庄重的言论;庄严的议论。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庄论法语,尚惧不聪,乌有所谓机锋者乎?”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在文字中,则文言不如其俗语,庄论不如其寓言。”
《漢語大詞典》:四轻(四輕)
(1).指人的言论、行动、态度、爱好不端庄稳重。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敢问四轻?’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2).兵家语。指利于作战取胜的四项条件。吴子·治兵:“ 武侯 问曰:‘用兵之道何先?’ 起 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
《國語辭典》:偏激  拼音:piān jī
过于极端,失去平允。如:「他对任何事物都存有偏激的看法。」
《漢語大詞典》:矫言(矯言)
(1).虚假的言论;谎话。庄子·盗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南史·袁昂传:“誓之丹款,实非矫言。”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 熙先 构逆怀奸,矫言欺众。”
(2).谎说。史记·日者列传:“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
《漢語大詞典》:偏论(偏論)
偏颇的议论;不公允的言论。宋书·律历志下:“坚执偏论,以罔正理。”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偏论亦是快论至论,大言炎炎,我为起舞。”
《漢語大詞典》:鸿谟(鴻謨)
(1).远大的谋略。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诚高见渊识,石画鸿謨,非公爱我之深,曷得闻此。” 闻一多 《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我们认为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是民族复兴中应有的鸿谟。”
(2).精辟的言论;博大的学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徵义举乎人事,迺圣贤之鸿謨,经籍之通矩也。” 周振甫 注:“鸿謨:大的谋划,指大文章。” 清 蒲松龄 《拟上因经筵讲官进呈尚书四书讲义遂谕礼部刊刻颁行天下群臣谢表》:“鸿謨因凤詔以增辉,圣经得王言而益著。”
《國語辭典》:唾馀(唾餘)  拼音:tuò yú
比喻他人意见或言论的馀绪点滴,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