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俗解
时俗的解释。 清 江藩 国朝汉学师承记·汪光爔:“以稗为秕者,乃俗解,非古训也。”
分類:时俗解释
《漢語大詞典》:杜义(杜義)
亦称“ 杜学 ”。 指 晋 杜预 对左传的解释。南史·陆澄传:“今若弘儒, 郑 注不可废,并言《左氏》 杜 学之长。”南史·儒林传·崔灵恩:“ 灵恩 先习左传 服 解,不为 江 东所行,乃改説 杜 义。每文句常申 服 以难 杜 ,遂著《左氏条义》以明之。时助教 虞僧诞 又精 杜 学,因作《申杜难服》以答 灵恩 ,世并传焉。” 唐 孔颖达 《〈春秋正式〉序》:“﹝ 刘炫 ﹞意在矜伐,性好非毁,规 杜 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餘条。习 杜 义而攻 杜 氏,犹蠹生於木而还食其木,非其理也。”
分類:解释
《國語辭典》:破解  拼音:pò jiě
1.解除。如:「破解毒咒」。《西游记》第九一回:「设此三羊,以应开泰之言,唤做『三阳开泰』,破解你师之否塞也。」
2.分析解释、解释难题。如:「破解问题」。《镜花缘》第八九回:「若非仙姑今日念这诗句,我们何能晓得海外众姐妹却有这些奇异之事,最难得婉如姐姐都能句句破解出来,真比古迹还好听。」
《漢語大詞典》:譬释(譬釋)
譬喻解释。晋书·周访传:“ 敦 从之, 访 大怒。 敦 手书譬释,并遗玉环玉椀以申厚意。”
分類:譬喻解释
《國語辭典》:声训(聲訓)  拼音:shēng xùn
以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解释字义,求其语源。也称为「音训」。
《漢語大詞典》:演释(演釋)
阐述,解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如来尝於中止,时 天帝释 以四十二疑事画石请问,佛为演释,其迹犹在。”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南华真经注疏》:“其疏顺文演释,虽鲜所发明,而通畅不氾滥。”
分類:阐述解释
《漢語大詞典》:发字(發字)
谓解释多音多义字在文中的音义。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论例:“发字例:古书字少,假借盖多。字或数音,观义点发,皆依平上去入……‘畜’,许六反,养也;又许救反,六畜也;又他六反,聚也。”
《漢語大詞典》:辨解
(1).分辩解释。辨,通“ 辩 ”。新唐书·奸臣传下·柳璨:“ 玄暉 惧,由往辨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文人比较学》:“该承认就承认,该辨解的也辨解,态度非常磊落。”
(2).辨别理解。 茅盾 《子夜》十一:“一连串奇怪的事情,究竟主吉主凶,她急切间可真辨解不来。”
《國語辭典》:辩解(辯解)  拼音:biàn jiě
辩驳解释。如:「同事对主管加之于他的指责,加以辩解。」《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列传。太宗二十一女》:「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
《漢語大詞典》:解摘
(1).解释摘取的文句。 唐 韩愈 《赠张籍》诗:“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 钱仲联 集释:“解摘者,谓摘取数语,问之而能解也。”
(2).亦作“ 解擿 ”。摘录,摘取。太平广记卷五八引《集仙录·魏夫人》:“歌毕, 王君 乃解摘经中所修之节度,及宝经之指归,行事之口诀诸要备讫,徐乃别去。” 宋 司马光 《辞修起居注第三状》:“盖以解擿章句,校讎文字,考寻仪典,编次简牘,苟策励疲駑,庶几可以逃於罪戾。”
《漢語大詞典》:曲释(曲釋)
歪曲的解释。 宋 王安石 《贾魏公神道碑》:“公於传注训詁,不为曲释。”
分類:歪曲解释
《漢語大詞典》:诠言(詮言)
解释义理。初学记卷二三引 后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上德不德,寄玉京而阐説。”
《漢語大詞典》:诠表(詮表)
解释和表达。 俞平伯 《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古人论文往往标一‘机’字,概念的诠表虽伤于含混,却也说明了一些道理。”
《漢語大詞典》:释俗(釋俗)
谓用通俗的话解释。如:新名词要释俗。
分類:通俗解释
《漢語大詞典》:石妖
指石言、石鸣等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洪范五行传》认为是轻百姓所致,是上天对统治者滥用民力的警告,或为战乱的预兆。 清 高兆 《观石录·己未腊夜跋》:“大开山,日役民一二百人……自戊申迄今一纪,伐凿之祸未息,近《五行》石妖云。”参阅汉书·五行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