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两蜗角
 
左处右蛮
 
征蛮
  
战蜗角
 
斗蛮触
 
蜗名
 
蜗左角
  
蜗牛角
  
蜗角名
 
蜗角战
   
蛮攻触
 
蛮争触战
  
蛮触交争
 
蛮触斗
 
蛮触争
 
角上蛮触
 
触与蛮
 
触蛮交战
 
触蛮斗


《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89~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晋·郭象注:「诚知所争者若此之细也,则天下无争矣。」唐·成玄英疏:「蜗之两角,二国存焉。蛮氏触氏,频相战争,杀伤既其不少,进退亦复淹时。此起譬也。」

简释

蜗角:喻无谓之争。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漢語大詞典》:角斗
亦作“ 角斗 ”。 博斗;争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方且与 松江 、 嘉定 、 吴江 各民兵四出角鬭,安能尽赴 江阴 。”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不喜朋党:“上之初年, 鄂 张 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杨朔 《蚁山》:“我不能不留意,他们是我正在暗中角斗的主要敌手。”
分類:角斗争斗
《漢語大詞典》:角斗(角鬥,角鬭)
博斗;争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方且与 松江 、 嘉定 、 吴江 各民兵四出角鬭,安能尽赴 江阴 。”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不喜朋党:“上之初年, 鄂 张 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杨朔 《蚁山》:“我不能不留意,他们是我正在暗中角斗的主要敌手。”
分類:争斗
《漢語大詞典》:蜗角斗争(蝸角鬭争)
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蜗角鬭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宋 辛弃疾 《哨遍·秋水观》词:“蜗角鬭争,左 触 右 蛮 ,一战连千里。”亦省作“ 蜗争 ”。 清 魏源 《游山吟》之二:“蜗争羶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
分類:细事争斗
《漢語大詞典》:麟角斗(麟角鬭)
麒麟角斗。比喻群雄纷争。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孔明 卧龙 者,潜伏躬耕耨,忽遭 玄德 云,遂起麟角鬭。”
《漢語大詞典》:觺觺
(1).角锐利貌。《楚辞·宋玉〈招魂〉》:“土伯九约,其角觺觺兮。” 王逸 注:“觺觺,犹狺狺;角利貌也。” 明 陈子龙 《寄献石斋先生》诗:“蛟龙觺觺黄沙卧,日月冥冥青枫秋。” 清 褚人穫 《和咏戏具》:“润泽耳真同溼溼,峥嶸角亦类觺觺。”
(2).引申为角斗激烈。 唐 王无竞 《北使长城》诗:“六国復嚣嚣,两龙鬭觺觺。”
(3).突出貌。 清 钱谦益 《通奉大夫湖广布政司左布政使王公墓碑》:“公方覊贯,头角觺觺。”
《漢語大詞典》:爵马(爵馬)
古代两种角斗性质的杂耍。泛指玩赏之物。爵,通“ 雀 ”。《文选·鲍照〈芜城赋〉》:“ 吴 、 蔡 、 齐 、 秦 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絶。” 吕延济 注:“鱼龙爵马皆假为饰,以为玩乐。”后汉书·南匈奴传“角抵百戏” 唐 李贤 注:“角抵之戏则鱼龙爵马之属,言两两相当,亦角而为抵对。” 前蜀 韦庄 《杂感》诗:“鱼龙爵马皆如梦,风月烟花岂有情?”
《漢語大詞典》:博羊
以羊角斗决胜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吴门 治平寺 ,重阳日游人竞集,繫羊千百相与博,谓之‘博羊’,满山如雪者竟日。”
《漢語大詞典》:角杀(角殺)
犹言角斗厮杀。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卷下:“ 黄鸣俊 入覲,其兵抵 京口 ,与防 江 兵角杀。”
分類:角斗厮杀
《漢語大詞典》:驰角(馳角)
驰逐角斗。 明 陈子龙 《通敌实出权宜疏》:“愿励兵秣马与敌驰角,必使其畏我而后可和。”
分類:驰逐角斗
《漢語大詞典》:战蜗(戰蝸)
古代寓言,有建立在蜗牛角上的国家,右角上的叫 蛮氏 ,左角上的叫 触氏 ,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见庄子·则阳。后以“战蜗”比喻在细小事情上的争夺。 元 赵孟俯 《苏武慢》词:“细看来聚蚁功名,战蜗事业,毕竟又成何济!”
《漢語大詞典》:蜗争(蝸争)
见“ 蜗角鬭争 ”。
《漢語大詞典》:蜗角斗争(蝸角鬭争)
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蜗角鬭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宋 辛弃疾 《哨遍·秋水观》词:“蜗角鬭争,左 触 右 蛮 ,一战连千里。”亦省作“ 蜗争 ”。 清 魏源 《游山吟》之二:“蜗争羶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
分類:细事争斗
《國語辭典》:蜗角(蝸角)  拼音:guā jiǎo
1.蜗牛的角。比喻细小。南朝梁。沈约 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北周。庾信〈小园赋〉:「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2.比喻为小事而时起争端。参见「蛮触相争」条。《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虽邹衍谈天之辩、庄周蜗角之论,尚未足以概其万一。」
《漢語大詞典》:蜗角斗争(蝸角鬭争)
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蜗角鬭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宋 辛弃疾 《哨遍·秋水观》词:“蜗角鬭争,左 触 右 蛮 ,一战连千里。”亦省作“ 蜗争 ”。 清 魏源 《游山吟》之二:“蜗争羶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
分類:细事争斗
《國語辭典》:蜗角虚名(蝸角虛名)  拼音:guā jiǎo xū míng
比喻微不足道的浮名虚誉。参见「蛮触相争」条。宋。苏轼 满庭芳。蜗角虚名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國語辭典》:蜗角虚名(蝸角虛名)  拼音:guā jiǎo xū míng
比喻微不足道的浮名虚誉。参见「蛮触相争」条。宋。苏轼 满庭芳。蜗角虚名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國語辭典》:蛮触(蠻觸)  拼音:mán chù
《庄子。则阳篇》中假设的两小国。参见「蛮触相争」条。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诗:「不知蛮触氏,自有两国忧。」
分類:小事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