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垂直地带性
指达到一定高度的山地,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及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高度增加而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主要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引起,也与不同高度和坡向的水分条件变化有关。
《國語辭典》:触类旁通(觸類旁通)  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
理解此一事物的知识或原理,进而推知其他同类的事理。如:「他才思敏捷,往往老师才一提出前提,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國語辭典》:触类而长(觸類而長)  拼音:chù lèi ér zhǎng
语本《易经。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理解此一事物的规律,进而增长对其他同类事理的认知。唐。权德舆 李栖筠文集序:「言公事上奏,则切劘端正,触类而长,皆文约旨明,昭昭然足以激衰薄而申矩度。」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五。神仙鍊服云母秘诀序》:「如无消石亦得校难烂,每斤五茄即取二斤地榆,触类而长。」
《漢語大詞典》:传染病学
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以及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从而促使病人恢复健康,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
《國語辭典》:气候学(氣候學)  拼音:qì hòu xué
观测地球各地区各时期的气候现象,研究其气候的成因、分布类型及变化规律的学问。
《漢語大詞典》:情报学
研究情报的特性、功能以及情报传递和交流过程的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情报概念、特征、功能,情报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情报分类,情报利用效率,情报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
《漢語大詞典》:青年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青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内容包括青年的智力发展、个性形成、情感和意志表现、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卫生等。青年期一般指14、15岁至27、28岁这段时期。
《國語辭典》:排中律  拼音:pái zhōng lǜ
形式逻辑思考三大原理之一,谓一事物在真与假两个判断中,不是真便是假,不是假便是真,不能有中间情况。此律原为西方理则思想之基础。唯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有直观派逻辑及三值多值逻辑兴,均不以此律为是。且證之于量子物理学,则此律不可用,必以三值逻辑方可。
《漢語大詞典》:泡利不相容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之一。指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该原理阐明每个轨道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由于每个电子层可能有的轨道数为n2,所以,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由物理学家泡利提出,故名。
《國語辭典》:胚胎学(胚胎學)  拼音:pēi tāi xué
探讨动、植物由受精卵发育至成体的学门,现多称为「发育生物学」。
《國語辭典》:社会学(社會學)  拼音:shè huì xué
以社会关系、文化、制度、结构、行动与互动为研究对象的知识体系,起源于十九世纪中晚期。
《國語辭典》:生物学(生物學)  拼音:shēng wù xué
biology
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包括形态学、分类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学门。
《國語辭典》:生理学(生理學)  拼音:shēng lǐ xué
physiology
研究生物体的机能及其调控机制的学门。
《漢語大詞典》: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谓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内在的必然规律。战国策·齐策四:“ 谭拾子 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國語辭典》:军事科学(軍事科學)  拼音:jūn shì kē xué
专门研究战争及战争指导原理原则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