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4,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看来
书云
望风
旁观
静观
窥伺
阅人
观心
望尘
观世
深察
观象
目力
观国
观化
《國語辭典》:看来(看來)  拼音:kàn lái
根据事况加以观察推论。《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世兄也有毛二十岁的人了,看来不至于乱走,闹出什么乱子来。」
《漢語大詞典》:书云(書雲)
(1).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杨伯峻 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众 、 郑玄 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 杜 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 郑 ,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於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臺以望天象(或日旁云气之色),占其吉凶而书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占者,覘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登观书云,故曰占也。”
(2). 宋 人诗文多以“书云”指冬至。 宋 李曾伯 《雪夜不寐偶成》诗:“底事阳和尚未回,书云已久未逢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用书云之误:“今人以冬至日为书云,至用之於表启中。虽前辈或不细考,然皆非也…… 汉明帝 永平 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 光武 毕,登 灵臺 观云物,尤为可证。”
《國語辭典》:望风(望風)  拼音:wàng fēng
1.远瞻、仰望风采。《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2.听到风声。《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三国演义》第一○回:「军士无主,望风奔逃。」
3.为正在进行秘密活动的人把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他不做贼,他在那里代做贼的望风呢!」
《國語辭典》:旁观(旁觀)  拼音:páng guān
在旁观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于是父子相持而哭,旁观之人无不堕泪。」《老残游记二篇》第八回:「今日到了这个光景,不要说受苦的人,就是我们旁观的都受不得。」
《國語辭典》:静观(靜觀)  拼音:jìng guān
静默的观察事物。宋。程颢 秋日偶成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國語辭典》:窥伺(窺伺)  拼音:kuī sì
窥探他人的动静,等待机会下手。唐。吕温〈代论伐剑南更发兵表〉:「吐蕃盟好未定,窥伺在心。」
《漢語大詞典》:阅人(閲人)
(1).观看人;观察人。 宋 陆游 《醉中浩歌罢戏书》诗:“老眼閲人真烂熟,壮心得酒旋消磨。”
(2).引申指检查;审察。红楼梦第七七回:“遂带领众人,又往别处去閲人。”
(3).指给人看相。语本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 君平 ( 严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相士看见大惊道:‘先辈气色极高。吾在此閲人多矣,无出君右者。’”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会有善相人者,过之曰:‘吾閲人多矣,公耳累累然,面狭而长,类 诸葛瑾 ,后当极人臣,必富贵,无相忘也。’”
(4).与人交往,结识。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执中 好閲人,而 解宾王 最受知。” 明 吴宽 《汤媪传》:“媪自 周 歷 汉 唐 至 宋 ,已二千餘岁,人谓其犹处子也,閲人虽多,无可以当意者。”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人才易得》:“美人儿而说‘多年’,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
《漢語大詞典》:观心(觀心)
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 唐 施肩吾 《题景上人山门》诗:“水有青莲沙有金,老僧於此独观心。” 宋 苏辙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诗之三:“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五曰还,此门还是裂小网,开佛知见曰裂大网,还者非他,《觉意三昧》之观,观心是也。”
《漢語大詞典》:望尘(望塵)
(1).看见飞扬的尘土。亦喻捕风捉影或观察到细小的征候。《后汉书·度尚传》:“ 磐 埋骨牢槛,终不虚出,望尘受枉。”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是以高世之士,望尘而旋迹;轻薄之徒,响赴而影集。”
(2).犹言望尘而拜。 唐 王昌龄 《长歌行》:“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李云逸 注:“望尘,谓趋附权贵,候望其车马之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四:“ 宣仁 怒曰:‘ 韩某 先朝老臣,汝安得当望尘之礼。’太妃泣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因而公卿将士,尽奔走於门下,估计夤缘,儼如负贩,仰息望尘,不可算数。”
(3).犹言望尘追迹。 宋 叶适 《〈覆瓿集〉序》:“盖神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无疆,累名骏数百,岂得望尘焉!”
(4).犹言望尘莫及。《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导师创业垂千古,儕辈跟随愧望尘。”
《漢語大詞典》:观世(觀世)
(1).谓向世人显示。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羽旄旌旗……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 高诱 注:“观世,犹示人也。”
(2).观察世事。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輭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章炳麟 《訄书·清儒》:“唯古史亦以度制事状徵验,其务观世知化,不欲以经术致用,灼然矣。”
《漢語大詞典》:深察
(1).谓洞察幽微。史记·孔子世家:“聪敏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篤敬爱下,明知深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 平市 各校,对于时事迭有表示其爱国之热诚,政府及社会均已深察。”
(2).深入考察;仔细观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所留意而深察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
《國語辭典》:观象(觀象)  拼音:guān xiàng
观测天象。《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合契。」
《國語辭典》:目力  拼音:mù lì
眼睛的视力。《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也作「视力」。
《漢語大詞典》:观国(觀國)
指观察国情。引申为从政。《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宋书·孝武帝纪》:“内难甫康,政训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选造无观国之美。”《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郑德基 《赠隐者》诗:“读书岂必皆观国,学佛何须定出家。”
《漢語大詞典》:观化(觀化)
(1).观察变化;观察造化。庄子·至乐:“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唐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诗:“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清 姚鼐 《万年庵次刘石葊韵以呈浦山》:“观化吾生眇,焉知从古年。”
(2).引申为死亡的婉辞。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 熙寧 十年夏, 康节先生 感微疾,气日益耗,神日益明,笑谓 司马温公 曰:‘某欲观化一巡如何?’ 温公 曰:‘先生未应至此。’” 明 宋濂 《题李霁峰先生墓铭后》:“未及往见,而先生竟观化冥冥之中。”
(3).观察教化。吕氏春秋·具备:“ 巫马旗 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於 亶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