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9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见几
知见
瞥见
见过
见客
见新
朝见
莫见
引见
管见
见道
下见
远见
三见
渐见
《國語辭典》:见几(見幾)  拼音:jiàn jī
明察事情发生前细微的迹象。《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斯二子者,其功名岂不赫然哉?徒以利害未明,而见几之不早也。」
《漢語大詞典》:知见(知見)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國語辭典》:瞥见(瞥見)  拼音:piē jiàn
一眼看见。《红楼梦》第六五回:「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们两个,不敢出气儿。」《荡寇志》第二七回:「邻居姚莲峰在墙头上摘葱,瞥见了秀兰,险些一个倒栽葱跌下去。」
《漢語大詞典》:见过(見過)
谦辞。犹来访。 宋 欧阳修 《与苏丞相书》:“清明之约,幸率 唐公 见过,喫一椀不托尔,餘无可以为礼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紫垣甚近,黄阁非遥,僚友见过,幸低声笑语。”
《國語辭典》:见客(見客)  拼音:jiàn kè
出面接待宾客。《文明小史》第五七回:「看看过了一个礼拜,制台也能见客了,冲天炮才能够脱身出外。」
分類:接待来宾
《國語辭典》:见新(見新)  拼音:jiàn xīn
整饰旧物,使面目一新。如:「他将房子翻修见新,准备当作新房。」
分類:方言如新
《國語辭典》:朝见(朝見)  拼音:cháo jiàn
臣子上朝觐见君主。《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尚志著于十一日便殿朝见,特赐禁中乘马。」也作「朝觐」。
《韵府拾遗 霰韵》:莫见(莫见)
礼记莫见乎隐陶拱天晴景星见赋德非星而不著星非德而莫见
《國語辭典》:引见(引見)  拼音:yǐn jiàn
1.介绍、相见。《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西游记》第八回:「老兄,菩萨在那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
2.引导入见天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礼部侍郎徐基所荐之庄尚志,著于初六日入朝引见,以光大典。」《红楼梦》第二回:「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國語辭典》:管见(管見)  拼音:guǎn jiàn
自谦见识狭小。《晋书。卷五四。陆云传》:「苟有管见,敢不尽规?」
《漢語大詞典》:见道(見道)
洞彻真理;明白道理。《汉书·翼奉传》:“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诗有见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远树来’; 庾肩吾 之‘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两意相同,俱是悟境。”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是 日休 尝受 巢 伪官,何其失节若此!岂文人之心,能见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玉格 这话,却是他读书见道的地方。”
《骈字类编》:下见(下见)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唐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國語辭典》:远见(遠見)  拼音:yuǎn jiàn
高远的见识。《三国演义》第二九回:「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骈字类编》:三见(三见)
唐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一为鸥鸟误,三见露华团。
唐 独孤及 答李滁州见寄 相逢遽叹别离牵,三见江皋惠草鲜。
唐 殷文圭 中秋自宛陵寄池阳太守 出山三见月如眉,蝶梦终宵绕戟枝。
唐 陈陶 怀仙吟二首 其二 石渠泉泠泠,三见菖蒲生。
唐 陈陶 水调词十首 其三 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
宋 苏轼 东府雨中别子由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韵府拾遗 霰韵》:渐见(渐见)
释皎然诗采薪逢野泉渐见栖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