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9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见面
见行
常见
才见
见谓
我见
愚见
日见
召见
早见
见称
见底
见遗
空见
见子
《國語辭典》:见面(見面)  拼音:jiàn miàn
会面、碰面。《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六老爷知道了,一直迎到黄泥滩,见面请了安,弟兄也相见了,说说家乡的事。」《红楼梦》第一六回:「见面时悲喜交集,未免又大哭一场,后又致喜庆之词。」
《漢語大詞典》:见行(見行)
现在施行的,现在有效的。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九:“在京各衙门,仍照军民粮运见行规则,刊刷易知单册,给与纳户,以便交纳扣除。”
《國語辭典》:常见(常見)  拼音:cháng jiàn
常常看见。如:「这是近年来常见的广告手法。」唐。刘长卿 感怀诗:「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常见大人家强梁僮仆,每每借著势力,动不动欺打小民。」
《韵府拾遗 霰韵》:才见(才见)
杨弘贞棘猴赋实兮若虚的尔才见
《漢語大詞典》:见谓(見謂)
被称为;被说成。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上:“故言之者见谓智,学之者见谓贤。”汉书·儿宽传:“时 张汤 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 宽 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 北地 视畜数年。”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
《漢語大詞典》:我见(我見)
(1).亦称“ 我执 ”。佛教语。指执着于我,以身为实体的观点。被视为烦恼之源。成唯识论卷四:“我见者,谓我执。於非我法,妄计为我,故名我见。”大乘起信论:“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於我,则无邪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生,莫不絶异其前,入於自识,趣於我执,刚愎主己,於庸俗无所顾忌。”
(2).个人私见。 张孝若 《立宪运动及谘议局成立》:“到了议决了以后,大家就抛弃我见,服从多数。”
《國語辭典》:愚见(愚見)  拼音:yú jiàn
愚昧的意见,每用为自谦之词。《晋书。卷四二。王浑传》:「私慕鲁女存国之志,敢陈愚见,触犯天威。」《文明小史》第三二回:「我们是八股场中出来的人,岂可一朝忘本?饮水尚要思源。依我愚见,还指望你将来上个摺子,恢复八股。」也作「拙见」。
分類:自己意见
《漢語大詞典》:日见(日見)
(1).天天看见。孝经·广至德:“君子之教以孝也,家至而日见之也。”《淮南子·氾论训》:“今夫图工好画鬼魅而憎图狗马者,何也?鬼魅不世出而狗马可日见也。”
(2).一天一天地显示。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
《國語辭典》:召见(召見)  拼音:zhào jiàn
上级的人要下级的人前来会见。《战国策。秦策三》:「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汉。孔融荐祢衡疏〉:「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
《韵府拾遗 霰韵》:早见(早见)
易林早见之士依山谷处
分类:早见
《國語辭典》:见称(見稱)  拼音:jiàn chēng
受人称誉。如:「他在地方上以热心公益见称。」《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任峻》:「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漢語大詞典》:见底(見底)
(1).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水炤景而见底,烟寻风而无极。” 唐 白居易 《题浔阳楼》诗:“大 江 寒见底, 匡山 青倚天。”
(2).比喻人胸无杂念。 唐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神清餐沆瀣,气逸饮洪濛。”
(3).谓事情的结局。《宋书·始宋王休仁传》:“我去不知朝夕见底,若一旦死去作鬼,亦不取汝,取汝正足乱人耳。”
《漢語大詞典》:见遗(見遺)
被遗弃。南史·杨公则传:“昔 廉颇 、 马援 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 唐 李颀 《不调归东川别业》诗:“寸禄言可取,託身将见遗。”
赠送给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近有 张生 者, 晋 司马华 九世孙,不远千里,以 孔子 木履一枚见遗,云传宝已二百年。”
《漢語大詞典》:空见(空見)
谓凭空见及。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如 孔子 神而空见 始皇 、 仲舒 ,则其自为 殷 后 子氏 之世,亦当默而知之,无为吹律以自定也。”
分類:凭空
《高级汉语词典》:见子
现有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