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宿见(宿見)
谓成熟的见解。 鲁迅 《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我虽然做过二十来篇短篇小说,但一向没有‘宿见’,正如我虽然会说中国话,却不会写‘中国语法入门’一样。”
分類:成熟见解
《漢語大詞典》:耑门(耑門)
1.专门。谓专从事于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故相宗性海,即彼教中之耑门者,尚且入而迷其向背。”
2.专门。指学术思想等方面有独特见解的派别。 清 姚鼐 《仪郑堂记》:“ 汉 儒家别派分,各为耑门。”
《漢語大詞典》:腐见(腐見)
迂腐的见解。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评〈离骚〉以外的屈赋》:“我这样说,或许也要算是属于‘昏腐’之流的腐见吧。”
分類:迂腐见解
《漢語大詞典》:创思(創思)
新的见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法家之流,不能创思远图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 张敞 、 赵国汉 是也。”
分類:见解
《漢語大詞典》:睿见
学识的明智运用;高明的见解。例如:因为他的睿见而受人尊敬。
《漢語大詞典》:见觑(見覷)
见地,见解。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一折:“小姐放心!不必用人。出的 鴈门关 ,到沙漠,我自有箇见覷。” 明 无名氏 《陈仓路》第三折:“一箇箇志气迂,有见覷。”
分類:见地见解
《漢語大詞典》:謣见(謣見)
虚妄的见解。 清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前以謣见,举似野言,冀赞名章,效壤流之助。”
分類:虚妄见解
《漢語大詞典》:榆枋之见(榆枋之見)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鳩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后因以“榆枋之见”喻浅薄的见解。 清 姜承烈 《〈书影〉序》:“及从 櫟园先生 游,始信人之才分相越,真非意量所及,媿予犹榆枋之见也。”
分類:浅薄见解
《國語辭典》:迂见(迂見)  拼音:yū jiàn
拙陋不切实际的见解。如:「仔细想想,他的看法有相当道理,不必立刻视为迂见。」亦当谦辞用。如:「这是本人的一点迂见,大家听听就算了。」
《漢語大詞典》:隅墟
荀子·解蔽:“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海者,拘於虚也。” 王先谦 集解:“释文云:‘虚,本亦作墟。’广雅:‘墟,凥也。’(凥,古‘居’字)。”后因以“隅墟”指片面的见解,一得之见。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艺文书序例:“然而涉猎之士,方且炫博综之才;索隐之功,方且矜隅墟之见。”
分類:片面见解
《漢語大詞典》: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谓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语本《易·繫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花城》1981年第6期:“她这样做正说明她无比高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國語辭典》: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所見略同)  拼音: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语本《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指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孽海花》第一一回:「你们听这番议论,不是与剑云的议论,倒不谋而合的。英雄所见略同,只见这里头是有这么一个道理,不尽荒唐的!」
《漢語大詞典》:膺臆
胸臆。多指个人的思想或见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评沉梅村古文:“所撰皆直舒膺臆,无枝辞饰句。”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及其自抒膺臆,纠葛不驯,虚张类例,以奋笔施评于先正。”
《國語辭典》:引玉之砖(引玉之磚)  拼音:yǐn yù zhī zhuān
自谦之词。比喻为了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而发表的粗陋的诗文或浅薄的见解。
《國語辭典》:抛砖引玉(拋磚引玉)  拼音:pāo zhuān yǐn yù
将砖抛出,引回玉来。后以此为自谦之词,比喻自己先发表的粗陋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东院从谂禅师》:「赵州观院从谂禅师,……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得个墼子。』」《幼学琼林。卷三。珍宝类》:「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
分類:诗名欲得
《國語辭典》:真知灼见(真知灼見)  拼音:zhēn zhī zhuó jiàn
1.明确的见解。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也作「灼见真知」。
2.真的知道,看得清楚。《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凡是日与考各员,苟有真知灼见,确能指出枪替实据者,务各密告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