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发矇振聩(发矇振聩)  拼音:fā méng zhèn kuì
使瞎子见到光明,使聋子听到声音。比喻见解高明,使人大开眼界。《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矇振聩。」
《国语辞典》:苍蝇见血(苍蝇见血)  拼音:cāng ying jiàn xiě
苍蝇见到血就拚命努力的吸吮。比喻人极为贪婪。《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自古道:『公人见钱,犹如苍蝇见血。』那杨洪见了雪白的一大包银子,怎不动火!」
《国语辞典》:大旱云霓(大旱云霓)  拼音:dà hàn yún ní
大旱之时人们渴望见到下雨的徵兆。形容盼望的殷切。《好逑传》第一五回:「卑人之慕夫人,虽大旱云霓不足喻也。」
《国语辞典》:联想力(联想力)  拼音:lián xiǎng lì
由于见到某事物或人,引发联想其他相关印象的思考能力。
《国语辞典》:夜光云(夜光云)  拼音:yè guāng yún
一种日落之后才能见到的稀有云。云彩变化能从银色至红色,均发生于八十公里的高空。
《國語辭典》:狗吠非主  拼音:gǒu fèi fēi zhǔ
狗总是对著主人以外的人吠叫。比喻人臣各忠于其主。《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漢語大詞典》:睹始知终(覩始知終)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覩始知终。”
《國語辭典》:睹物伤情(睹物傷情)  拼音:dǔ wù shāng qíng
见到某些事物、景物,而引起感伤。明。朱权《荆钗记》第三五出:「纸钱飘,蝴蝶飞,血泪染,杜鹃啼,睹物伤情越惨悽。」《镜花缘》第五七回:「文隐看了,不觉睹物伤情,一时触动自己心事,更自悽怆不已。」
《漢語大詞典》:即小见大(即小見大)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鲁迅 《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短篇小说的题材不怕‘小’,关键是在于要‘即小见大’,这就要看作家的思想水平和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工力了。”
《漢語大詞典》:骇目惊心(駭目驚心)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於楼臺,骇目惊心,声如万马。”《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包兴 ﹞不觉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那里来的刀。’”亦作“ 骇目振心 ”。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何景明》:“一以为霆惊电煜,骇目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餘暉映远。”
分類:见到震惊
《國語辭典》:拨云见日(撥雲見日)  拼音:bō yún jiàn rì
拨去乌云,重见天日。比喻除去障碍,重见光明。参见「拨云睹日」条。《水浒传》第二九回:「今日幸得相见义士一面,愚男如拨云见日一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拨云见日,感谢不尽。」
《國語辭典》:触目皆是(觸目皆是)  拼音:chù mù jiē shì
满眼望去都是。形容事物众多。唐。朱敬则 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谥者触目皆是。』」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一。造六一泥法》:「始知一切方法,不可率尔轻试之,不依古法,即云无验,如此者触目皆是。」
《漢語大詞典》:触目经心(觸目經心)
见到而萦烦于心。 明 何大复 《感春》诗:“风光物色元非恶,触目经心偏苦情。”
分類:见到
《國語辭典》:跷足而待(蹺足而待)  拼音:qiāo zú ér dài
跷起脚来等待。形容非常轻松的等待成果。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攻已阙教〉:「自今以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國語辭典》:盼辰勾  拼音:pàn chén gōu
辰勾,难得出现的水星。「盼辰勾」比喻盼望不易盼到的事。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秋月春花,都出在侍郎门下,比及我博的个富贵荣华,恰便似盼辰勾,逢大赦,得重回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