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人工成本  拼音:rén gōng chéng běn
系构成成本的三大要素之一。包括生产、制造、修缮、包装、管理及供应劳务等,所需支付的一切人力报酬。
《国语辞典》:国力要素(国力要素)  拼音:guó lì yào sù
构成一国国力的政治、经济、心理与军事四大要素。
《国语辞典》:报酬递减定律(报酬递减定律)  拼音:bào chóu dì jiǎn dìng lǜ
一种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有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合,才能发挥其生产力,若只增加某一生产要素,而令其他要素数量不变,则该要素增加得愈多,所增加的产量愈少。
《国语辞典》:完全肥料  拼音:wán quán féi liào
含有氮、磷、钾三种要素的肥料。
《国语辞典》:意思能力  拼音:yì sī néng lì
吾人对于事物的意识力。为法律行为的要素,缺此则在法律上为无效。
《国语辞典》:军人魂(军人魂)  拼音:jūn rén hún
以智、仁、勇三种要素合成的军人精神。如:「抗战期间,国军官兵不畏艰难,奋勇作战,充分表现军人魂的特质。」
《漢語大詞典》: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的对称。以某个或某些判断作为其构成要素的判断。有负判断、联言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
《漢語大詞典》:地带性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环境在地表呈带状伸展,并按一定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广义的理解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前两者又合称水平地带性。狭义的理解仅指纬度地带性。
《國語辭典》:大气压(大氣壓)  拼音:dà qì yā
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参见「大气压力」条。如:「山势愈高,大气压就愈低。」
《漢語大詞典》:垂直地带性
指达到一定高度的山地,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及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高度增加而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主要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引起,也与不同高度和坡向的水分条件变化有关。
《漢語大詞典》:内容与形式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内容活跃,形式相对稳定,两者既相适合又不绝对适合。
《漢語大詞典》:生产资料(生産資料)
社会生产力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例如生产工具、土地、厂房、矿山、河流、森林、交通工具和各种原料等。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为了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增加生产资料(土地、肥料、水利、牲畜、农具等)。”《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轻工业产品基本上是消费资料,重工业产品基本上是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