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形势(形勢)  拼音:xíng shì
1.外观、形体。唐。贾耽 赋虞书歌:「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水浒传》第一一一回:「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
2.地势。《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
3.局势、情况。元。邓玉宾〈粉蝶儿。丫髻环绦套。红绣鞋〉曲:「陪著笑频哀告,镇著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4.权势、权力。《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5.军势阵容、势力。宋。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國語辭典》:形胜(形勝)  拼音:xíng shèng
1.地理形势优越险要。《荀子。彊国》:「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2.山川壮阔优美。《魏书。卷九○。逸士传。冯亮传》:「世宗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周视崧高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唐。高适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國語辭典》:天险(天險)  拼音:tiān xiǎn
地势高峻、天然险要的地方。《魏书。卷六五。列传。邢峦》:「剑阁天险,古来所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
《國語辭典》:设险(設險)  拼音:shè xiǎn
在险要处,设置防禦工事。《易经。坎卦。彖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國語辭典》:密勿  拼音:mì wù
1.勤奋努力。如:「公务员为民服务,自当密勿从事,竭力以赴。」《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密勿军国,心力俱尽。」
2.慎密、机密。《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宁有恳恳忧此者乎?」唐。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承吁俞之命,或虑阙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國語辭典》:咽喉  拼音:yān hóu
1.位于口腔、鼻腔后面;食道、气管之间,具有多个孔道的囊状区域。可分为三个部分:软颚以上,称为「鼻咽」;软颚以下、会厌之上,称为「口咽」;会厌以下,喉部之上,称为「喉咽」。也称为「喉咙」。
2.比喻形势险要,可掌控全局的地方。《三国志。卷四一。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杨洪》:「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漢語大詞典》:地险(地險)
(1).大地险阻;地面险阻。易·坎:“《彖》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 孔颖达 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为险也。”《宋书·礼志三》:“地险俗殊,民望絶塞,以为分外,其日久矣。” 清 黄景仁 《邓家坟写望》诗:“方今万里一,地险安足论!”
(2).指险要之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上戴山阜,下临絶涧,俗谓之为‘ 鲁般桥 ’,盖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险也。” 唐 李商隐 《南朝》诗:“地险悠悠天险长, 金陵 王气应瑶光。”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诗:“天骄横肆地险失,坐令蚍蚁咸无援。”
《漢語大詞典》:荆关(荆關)
(1).柴门。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诗:“迴舲袥绳户,收棹掩荆关。”
(2). 荆门山 。泛指险要之地。 唐 李白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诗:“ 寿阳 信天险,天险横 荆关 。”
(3). 五代 画家 荆浩 、 关仝 师徒以擅画山水齐名,故并称“荆关”。 宋 梅尧臣 《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诗:“山水树石硬, 荆关 艺能至。” 金 元好问 《王都尉山水》诗:“自是秦楼画眉手,不能辛苦作 荆关 。”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 荆浩 一称 洪谷子 , 关仝 尝北面者也,故世称 荆 关 。”
《國語辭典》:美官  拼音:měi guān
地位高、俸禄厚的官职。《宋史。卷三七四。胡铨传》:「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
《漢語大詞典》:鸿枢(鴻樞)
旧谓中央政权的显要之职。 宋真宗 《天禧三年赐王钦若判杭州十韵》:“一参黄阁推良画,再陟鸿枢显至荣。” 宋 秦观 《代贺中书仆射范相公启》:“昔执鸿枢,既致干戈之戢;今居端揆,何难礼乐之兴。” 宋 陆游 《贺叶枢密启》:“恭审显膺明詔,进贰鸿枢。”
《國語辭典》:枢要(樞要)  拼音:shū yào
1.关键。《荀子。正名》:「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
2.行政机关总汇的地方。《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漢語大詞典》:岩疆(巖疆)
边远险要之地。明史·梁廷栋传:“ 廷栋 疏辨,乞一巖疆自牧,优詔慰留之。”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巖疆八载靖烽烟,警防何烦教击刺。” 吕志伊 《青龙洞》诗:“乾坤俛仰感经年,万里巖疆一洞天。”
《漢語大詞典》:争地
(1).争夺土地。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墨子·非攻下:“今又以争地之故,而反相贼也。然则是亏不足,而重有餘也。” 唐 韩愈 《新竹》诗:“稀生巧补林,併出疑争地。”
(2).指战争双方必然争夺的险要之地。孙子·九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杜牧 注:“必争之地,乃险要也。”
《漢語大詞典》:要处(要處)
(1).险要之处;要害之地。
(2).重要的部位或部门。宋史·选举志六:“然要处职任,如沿边兵官、防河捕盗、重课额务场之类,寻又立专法听举,於是辟置不能全废也。”
《國語辭典》:紧要(緊要)  拼音:jǐn yào
紧急重要。《三国演义》第五○回:「襄阳吾已拨夏侯惇守把;合淝最为紧要之地。」《红楼梦》第七七回:「今他去了,袭人只得要问,因思此任比日间紧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