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台州黄岩人,字成甫。以圣学自任,为文必本经义。居断江西山下,躬耕乐道,不求仕进。学者称西山先生。有《四书辨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黄州黄安人。号西山。博学多能,以德义为乡里所钦。兄早逝,应澍抚其遗孤如己生,为之婚嫁,以己产分与之。文宗天历中,以不求闻达征,不起。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二四
周孚先,字克道。潮阳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举人。笃志理学,尝从学于湛若水,又与薛侃相与论学。中举后不应会试,归隐桃溪,自号西山居士。明李士淳《阴那山志》卷三载其为西川参政。著有《桃溪吟稿》。明隆庆《潮阳县志》卷一二、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1—1505 【介绍】: 明徽州府祁门人,字一阳。弃科举,与陈献章从吴与弼学。居家孝友,丧祭冠婚,悉遵古礼。主知行并进,以记诵诂训为余事。晚居西山之麓,学者称西山先生。有《西山类稿》。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五
复字一阳,祁门人。有《西山类稿》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5—1541 【介绍】: 明陕西武功人,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与李梦阳等提倡文学复古,为前七子之一。尤工散曲,与王九思并称大家。正德间,因救李梦阳,往见太监刘瑾,梦阳因此得免。瑾败,竟坐其党落职。有《对山集》、《沜东乐府》、《中山狼》。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壬戌赐进士第一,授翰林脩撰坐累落职有对山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三
海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壬戌第一人及第,授修撰。以救李梦阳,坐刘瑾党,落职为民。有《对山集》四十四卷。 (《四库总目》:海以救李梦阳故失身刘瑾,瑾败坐废,遂擦浪自恣,徵歌选妓,于文章不复精思,诗尤颓纵。 《艺苑卮言》:康德涵诗如清康中宰相,非不处贵,恇扰粗率,无大处分。德卤既罢官,居鄠、杜,葛巾野服,自隐声酒。时有杨侍郎庭仪者,少师介夫弟,以使事北上过康。康故契分不薄,大喜置酒,至醉,自弹琵琶唱新词为寿。杨徐谓;「家兄层恒相念君,但得一书,吾为道地史局。」语末毕,康大怒,骂:「若伶入我耶?」手琵琶击之,格胡床迸碎,杨踉跄走免。康遂入,口咄咄「蜀子」,更不相见。 《静志居诗话》:德涵坐援献吉,遂挂清议。归田之后,耽心词曲。其小令云:「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徯落了膺和滂。荒唐,周旋了籍与康。」论者原其心而悲之。没时家无长物,腰鼓多至三百副。留心风雅之日少,宜其所就止此尔。 田按:对山救空同,豪气盖世,同是一时俊人,惜诗文不副盛名耳。《嵩阳杂识》云:「空同与韩贯道草疏,刘瑾切齿,必欲置之死,赖康对山营救而脱。后对小得罪,空同议论稍过严,入作《中山狼传》以诋之。」 考《中山狼传》,故城马中锡作,王敬夫《渼陂集》亦有《中山狼》院本,论者疑对山以空同坐累,空同特未营救之耳,未尝逞凶反噬,如传所云云也,疑别有所指。馀检《对山集》有《读中山狼传》诗云:「平生爱物未筹量,那计当时救此狼。笑我救狼狼噬我,物情人意各无妨。」同无庸以后人疑窦,为空刷解释矣。)
维基
康海(1475年—1540年),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浒西山人,陕西武功县人,明朝状元、文学家。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二十日出生,自幼慧敏,以冯寅为师,弘治七年(1494年)入县学。弘治十一年(1498年)陕西乡试第七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中式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宦官刘瑾乱政,爱慕同乡康海之才,意欲网罗,康海不肯。李梦阳下狱,写纸条向康海求救。康海于是拜谒刘瑾,刘瑾大喜,为倒屣迎。康海藉机为李梦阳求情,梦阳得释。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事败,康海反被李梦阳归为刘瑾党,罢黜为民。此后,康海寓居扬州,置女乐,自操琵琶创家乐班子,人称“康家班社”,“主盟艺苑,垂四十年”,为秦腔之霸主。康山以此得名。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休静 西山大禅师 字玄应。又号清虚堂。俗姓崔氏。完山人。名汝信。父箕子殿参奉世昌。母金氏。有异梦。生师于庚辰年。廿一投崇仁长老落发。从一禅和尚受戒。卅一中禅科。选至禅教两宗判事。己丑之狱。被诬逮狱。宣庙即命释之。曰赐御画御诗。仍许还山。壬辰之乱。师杖釰赴行在。宣朝命授八道都总摄。师率门徒。分僧与天兵助援。进战斩馘甚夥。乃扈驾还都。请还旧栖。宣庙许之。赐号曰国一都大禅师。禅教都总摄。扶宗拊教普济登阶尊者。甲辰于妙香圆寂庵坐化。年八十五。禅腊六十五。所著禅家龟鉴。禅教释云水坛。三家一指各一卷。清虚堂集八卷。刊行。笔迹疏劲有致云。享于妙香酬忠祠。密阳表忠祠。 𪯩仡进曰。世出世法。外内不相反。自昔空门耆宿。鲜有寘力王事者。吾师以穷衲子。一言而受知圣祖。蒙宸翰之穷。及倭难之作。卒能奋羲。聚众恊助天讨克䝺。恢复之烈。名闻华夷。夫吾师之心。何尝有所作也。随缘应迹。功用卓然。心寘乎空有。而事光乎忠义。敢藉是以固请。 母金氏。娠师有异梦。生三岁。忽有老叟来曰。委访少沙门耳。遂提儿咒数声。摩其顶曰。宜名以云鹤。言讫出门。不知所之。儿时嬉戏。必以佛事。稍长风神颖秀。出语惊人。为州牧所爱。称以奇童。十岁表怗恃伶仃无所依。州牧携至京。就学于泮齐。屡试辄屈。郁郁不得意。遂南游入头流。穷岩洞之胜。遍阅内典。忽有出世之志。辞诀同伴。有诗云。汲水归来忽回首。青山无数白云中。遂投崇仁长老落发。从一禅和尚受戒。时嘉靖庚子。师年二十一岁矣。寻参灵观大师。得印可。后因游行村落。闻午鸡忽然有省。叹曰。宁作一生痴呆汉。不欲做铅椠阿师。拈笔题落叶曰。发白心未白。古人曾漏泄。今听一声鸡。犬夫能事毕。自是云游关东诸名山。偶入京师。赴禅科中选。升至禅教两宗判事。无何拂衣入枫岳。作三梦吟。一禅师临灭有谶云。单衣有债。木人争青。不是无胫。来自南溟。会师自某至。为祷舍利。灵应赫然。师虽藏踪晦彩。而道誉益隆虚骄我慢之徒。望风心醉。争就北面。 己丑逆狱起。为妖僧所诬。被逮。对狱明畅。宣庙素闻其名。即命释之。引见。赐御制一色。及御画墨竹障子。师立进诗谢恩。上益称赏。厚赍还山。 壬辰之乱。宣庙西幸。师出山诣行在上谒。上曰。国有大难。山人其能自安乎。师挥涕对愿效死。上嘉之。命授入道禅教都总摄。师分命诸上足。紏众义徒。于是惟政起关东。处英起湖南。与权公慄合兵。鏖战于幸州。师自率门徒一千五百人。随天兵进克平壤。天朝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及三协总兵以下诸将佐。闻师名争送帖致敬。或赠诗称美。辞礼甚虔。京城既复。上将旋轸。师率徒数百。扈驾还都。请于上曰。臣老且死。愿以兵事属弟子惟政等。乞骸骨归。上嘉其志许之。因赐号。 将示寂于圆寂庵。是日肩舆冲雪。遍访诸山近庵。拜佛说法。还方丈颒盥。兴威仪焚香佛前。或笔自题画像曰。八十年前渠是我。八十年后我是渠。又寄书诀惟政处英二门人讫。趺坐就化。世寿八十五。禅腊六十五异香满室。累日乃歇。阇维得灵骨一片。舍利三粒。就普贤安心寺。建窣堵波。惟政自休等。又捧顶骨一片。来枫岳。得舍利数颗。窆于榆岵寺之北冈。师少从灵观得法。而宗风之振。近代无弟子千馀人。知名者七十馀。其能领袖后学。为一方宗主者。不下四五人。可谓盛矣。晚节通脱自在。皮相之流。或疑其越戒。识者不以为病焉偈爽朗多警语。笔迹疏劲有致云。状之所述。如是亦备矣。噫。师之幻身。既而化为灰尘矣。其未幻者。未尝随而变灭。一片之石。数纸之文。何足为师不朽计。虽然。尊其道则不忍泯其迹。而欲永其传于来世。此固其徒用心之勤。亦世教之所宜许也。庄周有言曰。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其是之谓欤(并张维拼碑)。 休静。善书与诗。为丛林所宗。其游金刚山诗曰。舞月跃仙千丈桧。隔林清瑟一声滩(芝峰游说)。 今世僧人中。有惟政。颇解禅家学。有声于缁流。且善诗。自号清虚子。尝在香山。有一绝云。万国都城如蚁垤。千家豪士若醢鸡。一窗明月清虚枕。无限松风韵不齐。有高蹈物外俯视尘寰之意。亦一时意会作也(西厓集)。
姜谦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姜谦受,榜名姜受,号西山,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吏部观政,官中书舍人。

人物简介

维基
孙一脉,字六子,山东沂州人,同进士出身。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召对称旨,授翰林检讨,在史馆多所论著。给假归里,后徜徉不仕,自号西山居士,祀乡贤。
张能鳞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能麟,字玉甲,又字西山,顺天大兴人,书中自称“古燕”人。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顺天大兴人,字玉甲,又字西山。顺治四年进士。授浙江仁和知县,官至四川按察使副使。学宗程朱。有《儒宗理要》、《西山文集》等。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爱新觉罗 溥儒(1896~1963),字心畬,为清道光皇帝之后,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北京政法大学毕业,获德国天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清廷被推翻后,奉亲隐居,号西山逸士。画与张大千齐名,当时有“南张北溥”之称。1949年去台湾。
词学图录
溥儒(1896-1963) 字心畬,号西山逸士。满族。清宣宗道光曾孙。宣统三年日贵胄法政学堂,又入德国柏林大学,获天文学博士。归隐北京西山戒台,读书作画十年。后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教授。1949年去台湾。画尤有名,与张大千号“南张北溥”。有《四书经义集证》、《尔雅释言经证》、《寒玉堂诗集》(内附《凝碧馀音词》)、《寒玉堂画论》等。
人物简介
1896.9.2-1963.11,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1963年逝世于台湾,葬于阳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