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野猪(野豬)  拼音:yě zhū
动物名。脊椎动物偶蹄目野猪科。形状像猪,身体呈圆桶状,皮黑而厚,覆满粗毛,生气时毛发倒竖。鼻长而硬,犬齿锋利,露于口外,与鼻配合,适于挖地觅食。栖息于山林野地,为杂食性动物,菌姑、竹笋、虫、鱼、鼠类皆可为食,是家猪的原种。
《國語辭典》:河马(河馬)  拼音:hé mǎ
动物名。哺乳动物纲偶蹄目河马科。灰褐色,躯干肥大壮硕。四肢短小,各具四趾,趾间有蹼。头大而略呈四方形,嘴宽阔,眼耳均小。皮厚毛少,可制皮靴、皮鞭等。齿巨,可作为装饰品。群居于非洲沼泽、河、湖边。
《國語辭典》:胡蜂  拼音:hú fēng
马蜂的别名。参见「马蜂」条。
《國語辭典》:红木(紅木)  拼音:hóng mù
植物名:(1)胭脂树科胭脂树属,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心形,先端锐尖。圆锥花序顶生,密布红褐色短毛,萼片五枚,覆瓦状,花瓣五枚,淡红色。蒴果扁三角形,密被软刺,二瓣裂,种子红色。(2)「紫檀」之别称,参见「紫檀」条。
《漢語大詞典》:雁鹅(雁鵝)
(1). 江 南方言。褐色鹅。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生徒日盈门,飢坐列雁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禽畜菜茄色不同:“ 苏 秀 间,鹅皆白,或有一斑褐者,则呼为雁鹅,颇异而畜之。若吾乡凡鹅皆雁也。”墨子·杂守“先杀牛羊鸡狗乌雁” 孙诒让 间诂引 清 毕沅 曰:“今 江 东人呼鹅犹曰雁鹅。”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 孔丘 送我的一只雁鹅,不是晒了腊鹅了吗?”
(2). 四川 方言。称雁。 郭沫若 《星空·献诗》:“我看见一只带了箭的雁鹅,啊!它是个受了伤的勇士。”
《漢語大詞典》:瓜蒂
中药名。即甜瓜的瓜蒂。黄褐色,质柔韧。味苦,性寒,有催吐、利尿等作用。《神农本草经》卷二:“瓜蒂,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
《國語辭典》:赭红(赭紅)  拼音:zhě hóng
如赭土般的赤红色。如:「这幅画以赭红作为基础的色调,体现了朴实感,让人印象深刻。」
分類:红褐褐色
《国语辞典》:海乌(海乌)  拼音:hǎi wū
动物名。千鸟目海雀科。头、背部为黑褐色,腹部为白色,卵呈梨形。喜于岛屿的岩壁或岩石上筑巢。
《國語辭典》:乌梅(烏梅)  拼音:wū méi
薰乾的青梅果实,黑褐色,可入药或食用。
《國語辭典》:云雀(雲雀)  拼音:yún què
百灵鸟的别名。参见「百灵鸟」条。
《漢語大詞典》:招潮
蟹名。体深褐色,足红色,眼柄长,雄蟹一螯很大,另一螯则较他足尤小;雌蟹两螯均小而相等。穴居海滩,涨潮前,雄蟹举起大螯,上下运动,故名“招潮”。又名望潮。在我国南方种类很多。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招潮子,亦蟛蜞之属。壳带白色。海畔多潮,潮欲来,皆出坎举螯如望,故俗呼招潮也。” 宋 黄庭坚 《又借答送蟹韵见意》:“招潮瘦恶无永味,海镜纤毫祇强颜。”
分類:褐色红色
《漢語大詞典》:乐果(樂果)
一种有机磷杀虫剂。黄褐色油状液体,一般加工成乳剂使用,主要用来防治蚜虫、红蜘蛛、螨类等害虫。对人、畜毒性较小,可以在果树、蔬菜上使用。
《國語辭典》:桂圆(桂圓)  拼音:guì yuán
经过烘乾或炒熟的龙眼果实。
《國語辭典》:赤狐  拼音:chì hú
动物名。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产于大陆东北地区等地。毛色赤褐或褐色,尾巴末端为白色。也称为「火狐」。
《漢語大詞典》:赭赤
红褐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运次:“衣服尚黄,旗帜尚赤,常服赭赤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
分類:红褐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