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伏锧(伏鑕)
亦作“ 伏质 ”。 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 鑕 ”,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 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 汉 班彪 《王命论》:“勇如 信 、 布 ,强如 梁 、 籍 ,成如 王莽 ,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 唐 陈子昂 《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漢語大詞典》:裸壤
指裸身之国。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今将植橘柚於玄朔,蔕华藕於脩陵,表龙章於裸壤,奏《韶》舞於聋俗,固难以取贵矣。” 李善 注:“裸壤,文身也。”文选·谢惠连〈雪赋〉:“北户墐扉,裸壤垂繒。” 李周翰 注:“裸壤,不衣之国也。”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使对乎冕旒之贵,华衮之荣,则被髮裸壤之徒,见服章矣。”参见“ 裸国 ”。
分類:裸身之国
《國語辭典》:裸国(裸國)  拼音:luǒ guó
国名。相传其人民不穿衣服,属热带民族。《战国策。赵策二》:「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国。」《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倭》:「自朱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于此矣。」也作「裸国」、「裸人国」。
《国语辞典》:欢喜佛(欢喜佛)  拼音:huān xǐ fó
佛教无上瑜伽密的双身佛。佛像呈男女裸身相抱之形。见《通俗编。释道》。
《漢語大詞典》:裸戏(臝戲)
裸身作戏。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后 去 ( 刘去 )数置酒,令倡俳臝戏坐中以为乐。”
分類:裸身作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