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衣裳  拼音:yī shang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國語辭典》:霓裳  拼音:ní cháng
1.以霓所制的衣裳。指仙人所穿的服装。《楚辞。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也称为「霓裳羽衣」。
2.乐曲名。参见「霓裳羽衣曲」条。
《國語辭典》:褰裳  拼音:qiān cháng
1.提起衣裳。《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汉。无名氏〈穆穆清风至〉诗:「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褰裳,思见正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情好渐疏之诗。首章二句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漢語大詞典》: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刘子澄 ﹞守 衡阳 日,以冠裳涖事,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 民则 请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 民则 皇恐,退具冠裳以见。”
(2).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
(3).指官宦士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农贾,挈妻孥潜跡而出者,不可胜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
(4).指官职。 宋 范成大 《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
(5).指文明、礼仪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智士趋时,必在取乱侮亡之会,况削尔父母毛髮,毁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诗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远,可容鳞介溷冠裳。”
《国语辞典》:沾裳(沾裳)  拼音:zhān cháng
沾湿了衣服。形容泪如雨下。清。陈维崧〈沁园春。归去来兮〉词:「况仆本恨人,能无刺骨;公真长者,未免沾裳。」也作「沾裳」。
《国语辞典》:沾裳  拼音:zhān cháng
沾湿衣服。形容泪如雨下。《文选。古乐府。伤歌行》:「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唐。皮日休〈橡媪叹〉:「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也作「沾裳」。
《國語辭典》:轩裳(軒裳)  拼音:xuān cháng
1.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车服。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
2.显贵的人。唐。皇甫枚《王知古》:「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
《漢語大詞典》:越裳
亦作“ 越常 ”。亦作“ 越尝 ”。古南海国名。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成王 之时, 越常 献雉。”按,汉书·贾捐之传 颜师古 注引此作“越尝”。 汉 张衡 《东京赋》:“北燮 丁令 ,南谐 越常 。”后汉书·南蛮传:“ 交趾 之南,有 越裳国 。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 越裳 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明 唐寅 《白燕》诗:“ 越裳 雉尾 姬周 化,瀚海乌头 汉 使归。”
分類:南海海国
《漢語大詞典》:罗裳(羅裳)
犹罗裙。《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十》:“春风復多情,吹我罗裳开。”宋书·乐志四:“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皎日袂随风。”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國語辭典》:裳衣  拼音:cháng yī
衣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分類:衣服
《漢語大詞典》:绣裳(繡裳)
(1).彩色下衣。古代官员的礼服。《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毛 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 汉 张衡 《思玄赋》:“袭温恭之黻衣兮,被礼仪之绣裳。” 宋 毛滂 《玉楼春》词之二:“红颜緑髮已官高,赤舃绣裳今 仲父 。”
(2).犹绣衣。指侍御史。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登闻黼扆,骤列绣裳。”参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漢語大詞典》:垂裳
见“ 垂衣裳 ”。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漢語大詞典》:黄裳
(1).黄色的下衣。易·坤:“六五:黄裳,元吉。” 高亨 注:“元,大也。裳,裙也,裤也。 周 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吉……黄裳黄裙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故大吉。”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怀表履之幽贞,保黄裳之元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再说到衣履,有黄裳、鞶带、履、朱绂、赤绂、袂等字样。”
(2).指嫡妻。语出《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 郑玄 笺:“妇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今衣黑而裳黄,喻乱嫡妾之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徘徊自想,怕他緑衣妬杀黄裳。”
(3).指太子。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储宫》诗:“黄裳元吉,邦家以寧。”
《骈字类编》:锦裳(锦裳)
云笈七签天关星中有九层玉楼乘龙真人号曰关会宫九层玉楼总云九元北盖晨君头建九元宝冠衣九色锦裳手执晖神之章坐玉楼之中
《漢語大詞典》:荷裳
(1).用荷叶做衣服,示其人之高洁。语本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雧芙蓉以为裳。” 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赋》:“咏 三閭 之披服,美兰佩而荷裳。”
(2).指隐逸者之服。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詔书徵拜脱荷裳,身去 东山 闭草堂。”
(3).借指高人隐士。 唐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诗:“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