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胁从(脅從)  拼音:xié zòng
被迫而相从。《书经。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一时迫于胁从,岂所得已?」
《漢語大詞典》:鹢退(鷁退)
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后因以“鷁退”表示要求前进而被迫后退的处境。 宋 苏轼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未遭甘鷁退,并进耻鱼贯。”
《漢語大詞典》:承佃
旧社会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
旧社会农民被迫向地主租种土地
《漢語大詞典》:胁降(脅降)
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 廵 , 廵 不屈。” 宋 李纲 《申省措置酌情处断招降盗贼状》:“及与官军已入贼巢,逃避无所,乃始祈哀乞降,保全性命,出於事不获已,此胁降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匈奴 用迫害、诱惑等方法,要 苏武 投降, 苏武 早拼一死,坚持不屈,击败了 匈奴 胁降的诡谋。”
《國語辭典》:女仆(女僕)  拼音:nǚ pú
下女,女佣人。《称谓录。卷二五。婢。女仆》引《天宝遗事》:「长安名妓刘国容,有姿色,与进士郭绍述相爱,后昭述授天长簿,与国容别,诘旦赴任。国容使女仆赍短书。」
《國語辭典》:压服(壓服)  拼音:yā fú
以强权威势镇压使人屈服。《水浒传》第一○二回:「小可弟兄两个,也好使些拳棒,压服众人。」也作「压伏」。
《漢語大詞典》:徒附
东汉 后期被迫依附于豪强世家的一种人。《后汉书·仲长统传》:“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羣,徒附万计。” 李贤 注:“徒,众也;附,亲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堡垒外住着佃农。他们在暴力胁迫下,变成半农奴的身分(人身还不能被买卖),叫做徒附……徒附不仅几乎无偿地替豪强耕作,而且还得替豪强当私兵。”
《國語辭典》:靠边(靠邊)  拼音:kào biān
1.依近边缘。如:「走路时请靠边。」
2.近于情理。如:「这话说得还靠边儿。」
《國語辭典》:缴械(繳械)  拼音:jiǎo xiè
交出军械、武器。如:「叛军终于缴械投降了。」
《漢語大詞典》:逼降
(1).被迫投降。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大同志:“缘 江 守军皆散走,太守 徐俭 逼降。”
(2).逼迫敌人投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力尽被执,贼且逼降, 畅春 大駡,不屈而死。”《天雨花》第三回:“因叛贼逼降吾父,不从被害。” 苏忠武 《竹林枪声·江边逼降》:“为避免困兽犹斗,还是以逼降为好。”
《漢語大詞典》:典子
旧时贫困之家有时被迫将妻子典押给别人,在被典押期间所生的子女,归典押人所有,称为“典子”。 许杰 《吉顺》上:“ 陈哲生 是全县中的一个富绅,可惜没有半个儿子……近年以来,他又在各处张罗着‘典子’了。”
《國語辭典》:炮灰  拼音:pào huī
1.炮弹爆炸后所留下的灰烬。
2.比喻被迫参加战争而送命的士兵。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殖民地国家的百姓被派往前线当炮灰,真是人伦的悲剧!」
《漢語大詞典》:挺鹿走险(挺鹿走險)
挺而走险。谓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语本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一:“势当骑虎难下之时,不得不为挺鹿走险之计。”参见“ 挺而走险 ”。
《漢語大詞典》:挺而走险(挺而走險)
谓被迫走冒险的道路。挺,本作“鋌”。左传·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挺而走险,何公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亦省作“ 挺险 ”。 清 黄景仁 《三月十六日》诗:“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漢語大詞典》:挺而走险(挺而走險)
谓被迫走冒险的道路。挺,本作“鋌”。左传·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挺而走险,何公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亦省作“ 挺险 ”。 清 黄景仁 《三月十六日》诗:“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国语辞典》:跳火坑  拼音:tiào huǒ kēng
1.比喻投入极端艰困、险恶的环境。如:「为了顾全大局,明知是跳火坑,他还是接下这个职务。」
2.指被迫从事性服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