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畅达(暢達)  拼音:chàng dá
顺畅通达。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大王虽在危困之际,孰知其非畅达之兆哉!」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國語辭典》:曲致  拼音:qū zhì
曲折的情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漢語大詞典》:直遂
(1).直的通道。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以淫諛諂诬为族类,以中正和平为罪疾;以通行直遂为颠蹶,以逆施反鬭为安佚。”
(2).谓直接达到目的;顺利获得成功。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年少气鋭,不识几微,不知当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 毛泽东 《论持久战》:“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3).谓直截表达。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 唐 诗亦有直遂者,何以独咎 宋 人?” 李元洛 《诗的意境》:“它(诗歌)不能象一般散文那样论言直遂,而要饱含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以打动读者。”
《漢語大詞典》:贡诚(貢誠)
表达真诚之心。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中年奉浮图,説三乘,用是贡诚於清贤,乃被辟书。” 唐 元稹 《论西戎表》:“今 庸 蜀 有犬吠之警,南蛮絶贡诚之路,陛下又輟边将以统问罪之师。”
分類:表达真诚
《漢語大詞典》:托辞(托辭)
(1).借口。 宋 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予谓此北反间也,否则托辞以逐客也。” 沙汀 《磁力》:“借书实在是个托辞。 小袁 只是随便看了看封面,就告辞了。”
(2).指找借口。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果勇夫人》:“或谓夫人明哲,必托辞不行。” 鲁迅 《彷徨·伤逝》:“大半是被托辞拒绝,小半是我们以为不相宜。”
(3).推托之辞。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我临走的时候,对你说的是要到此地的电气工场来实习,但这不过是我借口的托辞,可怜你是受了我的欺骗了。”
《漢語大詞典》:畅心(暢心)
(1).充分表达心意。 晋 欧阳建 《言尽意论》:“言不畅心,则无以相接。”
(2).心情愉快。红楼梦第九七回:“真乃是从古至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畅心满意的事了。”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 清田村 一游,令人畅心满意。”
《漢語大詞典》:道志
言志;表达情志。 唐 权德舆 《〈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至於营合道志,咏言比事,有久敬之义焉。”
引导、劝导其心志向善的方面发展。礼记·礼器:“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脩乐以道志。” 郑玄 注:“劝之善也。” 陆德明 释文:“道音导。”
《國語辭典》:通款  拼音:tōng kuǎn
1.向敌人表示真诚,有通好、降服之意。《北史。卷三○。列传。卢柔》:「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庇身,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2.互通款曲,向对方表示心意。《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又见他仪容俊雅,心怀契慕,无繇通款。」
《漢語大詞典》:宣达(宣達)
(1).谓传达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三国志·吴志·胡综传》:“昔遣 魏郡 周光 ,以贾贩为名,託叛南诣,宣达密计。”旧五代史·晋书·刘处让传:“及 杨光远 讨伐 鄴城 ,军机大事, 高祖 每命 处让 宣达。”明史·刘璟传:“朕欲汝日久左右,以宣达为职,不特礼仪也。”
(2).表达。 明 李东阳 《南巡图记》:“君子之至於是,以广见闻,恢积蓄,宣达情抱,无乎不可。” 邹韬奋 《大众生活社致北京全体学生一封信》:“我们首先要对 北平 受伤被捕的同学们致最热烈的慰问,对死难的同学致最深沉的哀悼,同时也把我们对于你们未死的同学的愿望宣达出来。”
(3).疏通,通畅。《医宗金鉴·辨太阳病脉证上·瓜蒂散方》:“诸邪入胸府,阻遏阳气,不宣达,以致脑满痞硬,热气上冲。”
《漢語大詞典》:琴言
指琴声表达的含义。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縞衣纷可献,琴言曖已和。” 唐 储光羲 《山居贻裴迪》诗:“霜卧眇兹地,琴言纷已违。”
《漢語大詞典》:驰辞(馳辭)
不受拘束地、尽情地用文辞来表述某种观点或表达某种感情。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州家举进士,选试繆所堂;驰辞对我策,章句何煒煌。” 宋 曾巩 《祭张唐公文》:“实肴於豆,实酒於觴。驰辞告诚,维以永伤。” 宋 王安石 《祭范颍州仲淹文》:“涕哭驰辞,以赞醪羞。”
《國語辭典》:说不得(說不得)  拼音:shuō bù de
1.不可说、不要说。如:「猥亵的话,说不得。」
2.不得了。表示极度、非常。如:「他的人品坏得说不得。」
3.不得已、只好。《红楼梦》第八回:「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在这内地,说不得要用华装,添做了些摹本宁绸四季衣服,看看三百两银子已经用完了。」
《漢語大詞典》:扬意(揚意)
(1).表达意志。《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殫於《九章》。” 王逸 注:“言己忧愁不解,乃叹唫《离骚》之经,以扬己志。”
(2).启迪情思。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
《國語辭典》:表彰  拼音:biǎo zhāng
表扬、奖励。《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孝宣帝每有嘉瑞,辄以改元,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列为年纪,盖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也作「表显」、「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