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补
补完
填补
升补
补天手
补发
补正
补还
补牢
选补
补进
补缉
补衣
补败
补绽
《骈字类编》:一补(一补)
宋史选举志凡诸道住本州学满一年三试中选不犯第三等以上罚或不住学而曾两预释奠及齿于乡饮酒者听充弟子员每岁春秋两试之旋命一岁一补于是多士云集分场试之
《國語辭典》:补完(補完)  拼音:bǔ wán
官居高位而助益于国家社稷。元。王伯成《贬夜郎》第四折:「翰林才显耀彻,酒家边还报彻,酬了莺花志,补完了天地缺。」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展经纶补完天地,尽忠诚心若金石。」
分類:补之完整
《國語辭典》:填补(填補)  拼音:tián bǔ
1.补足缺额。《元史。卷八三。选举志三》:「行工部令史与六部令史一体,于应补人内挨次填补。」
2.将缺漏之处填实补满。如:「这条马路到处都是坑洞,实在应该立刻派人来填补,以免发生危险。」
《漢語大詞典》:升补(陞補)
官吏升级补缺。宋史·哲宗纪:“詔诸州置教授者,依太学三舍法,考选生徒升补。”参阅宋史·选举志三文献通考·学校三
犹陞缺。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堂试:“州学考试考分,将来由此陞补。”
《漢語大詞典》:补天手(補天手)
挽回世运的能人。 宋 陈师道 《奉陪内翰二友醴泉避暑》诗:“请公慎用补天手,入佐后皇和五石。” 宋 杨万里 《送林谦之司业为桂路提刑》诗:“先生补天手,万象焉能春。”《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先生尔时乘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 荆州 后取 川 ,大展经纶补天手。”参见“ 补天 ”。
《國語辭典》:补天(補天)  拼音:bǔ tiān
1.修补天空。古代神话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鍊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红楼梦》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2.以人力弥补自然。比喻挽回世运。《旧唐书。卷二八。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國語辭典》:补发(補發)  拼音:bǔ fā
补行发给。如:「身分證遗失了要立即申请补发。」
《國語辭典》:补正(補正)  拼音:bǔ zhèng
补充缺漏,修正错误。《宋书。卷一二。律历志中》:「若谬有可采,庶或补正阙谬,以备万分。」
《國語辭典》:补还(補還)  拼音:bǔ huán
偿还亏欠的财物。《清史稿。卷三○八。列传。尹会一》:「臣拟分析种植先后,刊谕老农,督率劝勉。如工本不敷,许借仓谷,秋后补还。」《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详文赘说》:「近奉有部文欲追赦前民欠,补还赦后银两。」
分類:偿还赔偿
《漢語大詞典》:补牢(補牢)
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前序》:“然则来軫方遒,补牢未晚。”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妄谓及今为之,犹可补牢。”参见“ 补牢顾犬 ”。
《漢語大詞典》:补牢顾犬(補牢顧犬)
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清 左宗棠 《请拓增船炮大厂疏》:“及待开厂製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则为今之计,亦姑即向所谓不必先行者为之设一可以先行之法,使人以制我者而我反以制人,庶几补牢顾犬之犹未迟晚也。”
《漢語大詞典》:选补(選補)
谓官吏有缺额,选人递补。后汉书·郭伋传:“ 伋 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北史·张景仁传:“家贫,以学书为业,遂工草隶,选补内书生。”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原来他当日本是个出了贡的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想找个馆地。”
《漢語大詞典》:补进(補進)
旧时证券、黄金等市场做空头者,将其所抛出的空额再行买回,谓之补进。 茅盾 《子夜》七:“这是据说大户空头还想拚一拚,他们要到今天看了风色再补进。”
《漢語大詞典》:补缉(補緝)
修补。宋书·刘义欣传:“ 义欣 纲维补缉,随宜经理,劫盗所经,立讨诛之制。” 宋 叶适 《吕君墓志铭》:“ 吕君 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
整理编辑。旧唐书·经籍志上:“ 玄宗 曰:‘内库皆是 太宗 、 高宗 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於检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 孔 门相传旧本耳, 朱子 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
《漢語大詞典》:补衣(補衣)
打过补丁的衣服。吕氏春秋·顺说:“ 田赞 衣补衣而见 荆王 。” 高诱 注:“补衣,弊衣也。”
《漢語大詞典》:补败(補敗)
(1).弥补歉年。《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 范宁 注:“败,谓凶年。”
(2).补救败局。 宋 王安石 《江上》诗之二:“补败今谁恤?趋生我自羞。”
《國語辭典》:补绽(補綻)  拼音:bǔ zhàn
修补缝隙。《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期于补绽决坏,枝柱邪倾,随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