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补益
能补
相补
补处
奏补
待补
补葺
补弊
借补
补试
补填
补种
补短
遗补
迁补
《國語辭典》:补益(補益)  拼音:bǔ yì
助益。《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贡禹》:「臣禹犬马之齿八十一,血气衰竭,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素餐尸禄洿朝之臣也。」《红楼梦》第六一回:「五儿便将茯苓霜递与了小燕,又说这是茯苓霜,如何吃,如何补益,我得了些,送他的!转烦你递与他就是了。」
《韵府拾遗 麌韵》:能补(能补)
嵇康诗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韵府拾遗 麌韵》:相补(相补)
陈与义诗翩翩三语掾智与慢相补
分类:相补
《漢語大詞典》:补处(補處)
(1).佛教语。前佛既灭后,菩萨成佛而补其位之称。亦指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子长 、 子云 ,自叙元系,则云补处,仰嗣 释迦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受灌顶职位,为法王孙,居 兜率施天 ,是生补处。” 清 龚自珍 《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命终之后,三人相见於莲邦,乃至一生补处。”后用以借指补官。 宋 陆游 《夜读岑嘉州诗集》诗:“晚途有奇事,随牒得补处。”
(2).指曾经到过的地方。 宋 陆游 《高斋小饮戏作》诗:“ 白帝 、 夜郎 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钱仲联 校注:“两公谓 杜甫 曾客 夔州 , 李白 曾流 夜郎 也。”
《漢語大詞典》:奏补(奏補)
犹奏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吕中令蒙正 ,国朝三入中书,惟公与 赵韩王 尔,未尝以姻戚徼宠泽,子 从简 当奏补。” 宋 陈亮 《国子策》:“今朝廷之选用,固已无间於文武若奏补矣。”
《漢語大詞典》:待补(待補)
犹候补。 宋 陈亮 《国子》:“今以场屋一时之弊,将使国子若待补者试之别头,则其文从此尽废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苏大璋:“不若以待补首卷易之。”
分類:待补候补
《國語辭典》:补葺(補葺)  拼音:bǔ qì
1.修理、修补。如:「补葺房屋」。
2.蒐辑、修订。宋。苏轼〈策略一〉:「方且掇拾三代之遗文,补葺汉唐之故事。」也作「补辑」。
分類:修补修缮
《漢語大詞典》:补弊(補弊)
见“ 补敝 ”。
《漢語大詞典》:补敝(補敝)
亦作“ 补弊 ”。 补救敝败。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汉书·董仲舒传》:“至於 宣王 ,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 文 武 之功业, 周 道粲然復兴。” 三国 蜀 刘禅 《出军诏》:“奉顺符讖,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復祖业。”
分類:补救
《漢語大詞典》:借补(借補)
(1).用补充缺额的名义授予某种官职。宋史·选举志四:“借补繁多,官资泛滥。” 宋 岳飞 《乞以明堂恩补张所男宗本奏》:“臣自白身,借补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
(2).指候补官员因本职额满,暂以高品之官衔补低品之缺。清史稿·选举志五:“各省投标候补者,提、镇多至数十,副、参以下数百,本职补官,终身无望,於是定借补之法。提、镇准借补副、参、游缺,副、参、游准借补都、守缺,都、守准借补千、把总缺。”
《漢語大詞典》:补试(補試)
补考。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州县学,春秋两放补试,白身人本经中者,注籍。”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卷一:“ 光玉 补试入太学,适与 岐公 之子 敏甫 同斋。”
《漢語大詞典》:补填(補填)
补充空缺。旧唐书·李德裕传:“每年支用,犹欠十三万贯不足,常须是事节俭,百计补填,经费之中,未免悬欠。”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竢将来吏人年满转出,或死亡事故,更不补填,及额而止。”
分類:补充空缺
《高级汉语词典》:补种  拼音:bǔ zhòng
在出现缺苗的农作物中,重新种植
《國語辭典》:补短(補短)  拼音:bǔ duǎn
1.填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2.补救缺失。《史记。卷二四。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漢語大詞典》:遗补(遺補)
唐 代拾遗、补阙同是谏官,因其职掌相同,故并称之。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丞郎给舍之材,选於御史遗补郎官。” 宋 田锡 《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给諫既不敢违上旨,遗补又不敢贡直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唐 人称拾遗、补闕曰遗补。”
《漢語大詞典》:迁补(遷補)
升官补缺。汉书·尹翁归传:“举廉为 緱氏 尉,歷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 弘农 都尉。” 宋 苏轼 《上皇帝书》:“ 汉 法:郡县秀民,推择为吏,考行察廉,以次迁补,或至二千石,入为公卿。” 宋 陈亮 《四弊策》:“取士、任子、磨勘、迁补之法既坏,而任将、养兵皆非旧律。”
分類:升官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