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衣不曳地  拼音:yī bù yì dì
衣服短小,不拖曳在地。形容衣著朴素无华。《汉书。卷四。文帝纪。赞曰》:「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惟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
《國語辭典》:衣不重帛  拼音:yī bù zhòng bó
衣著简单朴素,不求质地华美的丝织品。《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晋书。卷七○。刘超传》:「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
《國語辭典》:衣不重采  拼音:yī bù zhòng cǎi
衣著朴素简单,不加彩饰。《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也作「衣不兼采」、「衣不完采」。
《國語辭典》:一架子  拼音:yī jià zi
一套。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那周舍穿著一架子衣服,可也堪爱哩!」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穿一架子好衣服,骑著一匹好马。」
分類:一身衣着
《國語辭典》:修饰边幅(修飾邊幅)  拼音:xiū shì biān fú
修整布帛边缘,使无不齐。比喻讲究衣饰仪容或形式小节。《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漢語大詞典》:伏尔加河纤夫
油画。俄国列宾作于1870-1873年。描绘一队衣着破烂、疲惫不堪的纤夫拉着货船,以沉重的步子,缓缓地行进在伏尔加河畔的沙滩上。画中人物形象各异,气质、性格和生活阅历迥然不同,画家以写实手法赋予他们生命的活力,从而使作品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漢語大詞典》:短衣帮(短衣幫)
旧指短打衣着的劳动人民。 鲁迅 《呐喊·孔乙己》:“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漢語大詞典》:黄冠草服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书》:“而所谓磊落超脱者,往往出於黄冠草服之间。”亦作“ 黄冠草履 ”、“ 黄冠野服 ”。 曹亚伯 《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洲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古直 《冷圃曲》:“二月梅江波灧灧,黄冠野服期许剑。”
《漢語大詞典》:鸿衣羽裳(鴻衣羽裳)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巖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國語辭典》:荷花大少  拼音:hé huā dà shào
比喻夏季衣著光鲜,冬季便无力购买衣服的浪荡子。
《國語辭典》:弊衣疏食  拼音:bì yī shū shí
穿破旧的衣服,吃简单、粗糙的食物。形容生活俭朴。《周书。卷三八。柳虬传》:「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漢語大詞典》:赤淋淋
(1).赤身露体,无衣着貌。《西游记》第十四回:“只见那猴早到了 三藏 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 清 杨潮观 《贺兰山谪仙赠带》:“假若是赤淋淋御虎豺,假若是凛慄慓寄命托孤孩,要个擎天柱,摇他也不歪,磨他也不衰。”
(2).犹言血淋淋。 清 李玉 《清忠谱·叱勘》:“赤淋淋,湿答答,满面都被他喷着血了。”
《漢語大詞典》:穿红着绿(穿紅着緑)
形容衣着鲜艳华丽。《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 颜俊 虽则丑陋,最好粧扮,穿红着緑,低声强笑,自以为美。”红楼梦第三回:“臺阶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緑的丫头。”
《國語辭典》:奇装异服(奇裝異服)  拼音:qí zhuāng yì fú
不同于社会风尚,造型奇特的服装。如:「青少年标新立异的打扮,成了老一辈眼中的奇装异服。」
《漢語大詞典》:青衣乌帽
平民的衣着。青衣自汉以后即为卑贱者之服。乌帽即乌纱帽,本为官帽,隋唐以后流行于民间。例如:忠烈青衣乌帽。——·全祖望《梅花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