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杨鼎枢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杨鼎枢(16世纪—17世纪),字斗衡,河南汝宁府光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杨鼎枢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获授嵩县知县,因有德政而得人民立生祠。之后他转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员外郎、郎中,擢官云南布政司参议,到弘光时任职临沅道副使,所在以廉干的政绩。儿子杨润芳娶晋府的郡主,富贵而不骄傲,人称厚德。
赵秉衡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秉衡,山东东昌府临清州人。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元城县,擢户部主事,督密云粮储。

人物简介

维基
周汝玑(16世纪—17世纪),字柱衡,河南汝宁府商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万历丙辰进士,累官福建布政使。以拥立隆武帝之功,升左通政。福京陷落后归隐。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授直隶池州府推官,廉洁有操守,多次平反冤狱,释放几百人。不久,迁福建道监察御史,和兄长周汝弼弹劾魏忠贤;外放陕西佥事,调任浙江,转河东参议,再调往淮扬,在当地疏通盐利。不久,转淮海副使,于苏家嘴筑堤三十里防止水灾,灌溉千顷农田;同时拘捕流寇邵飞黄、李龙山,击败攻击海州的海寇船只。历官武昌参政,因为平寇之功,授湖广左布政使,上奏免去未交赋税五十万,改任福建。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周汝玑偕同福建三司官员迎立隆武帝,以拥戴之功,升任左通政,呈上明太祖、明成祖御像,晋工部左侍郎,福京失守后归隐终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宝鸡人。明天启五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顺治元年,以天津总督骆养性荐,授原官,调刑部。疏请新制未定之前,暂用《明律》,并请速颁恩赦,以免株连之风盛行。历刑部、户部尚书,官至国史院大学士。
维基
党崇雅(1584年—1666年),字衡彬,号于姜,陕西宝鸡蟠龙塬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陕西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进士,初授监察御史,累官户部右侍郎。押运漕粮时,因事丢官,后行贿得以复职。明亡,降李自成。南明安宗时,定「从贼案」,与高尔俨、卫周祚等人皆被定案。清顺治元年(1644年)经天津总督骆养性举荐,授任原官,调刑部。上疏说:「旧制,大逆大盗,决不待时,馀俱监候秋后处决,未尝一罹死刑,辄弃于市。请凡罪人照例区别,以昭钦恤。新制未定,并乞暂用明律。俟新例颁行,画一遵守。」顺治二年(1645年)又再次上疏说:「流寇暴虐,今剿灭殆尽。恐寇党株连,下民未获宁止。请速颁恩赦。督、抚、司、道及府、州、县各官,简用务在得人,庶可广皇仁,布实政。」并得到圣旨准予施行。骆养性被控贪婪通贼,党崇雅亦受到牵连,后判定为不实指控,免除其罪。给事中庄宪祖弹劾党崇雅庸弱无能,党崇雅遂上疏请求辞官回乡,清世祖将其慰留。顺治五年(1650年)擢刑部尚书。顺治六年(1651年)加太子太保。顺治八年(1653年)调户部,加少保。顺治十年(1655年)告归乡里,仍赐原俸。数月后复诏还朝。顺治十一年(1656年)授国史院大学士。顺治十二年(1657年)再次上疏告退,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衔。入朝谢封,清世祖见其年迈,赐给党崇雅一件御服,还跟他说:「卿今还里,服朕赐衣,如见朕也!」即将起程时,又将其召见过来,赐以茶水,以温和的话勉励他,之后便命令大学士车克送其归乡。顺治十三年(1658)下敕书表达慰问。康熙五年(1666年)卒。
盛民衡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盛民衡,号桂海,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人。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五十五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会试三百十一名,三甲三百三名进士。工部观政,三年授福建闽县知县,七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四月癸卯,福建丁卯科举人陈晃,闽县知县盛民衡所得士也,阖邑士民言其鬻举,辱民衡而噪之,巡按赵荫昌劾民衡并及晃,下礼部覆试。礼臣孟绍虞云其文有疵,工科给事中潘士闻为晃疏辨,请准晃会试,下礼部看议。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如璨(?—1645年),又作李汝灿,字用章、衡峤,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葛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如璨是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湖广蕲水知县,转任刑科给事中。崇祯十年(1638年)闰正月,因为朝廷渴求直言,他上陈回天四要,谈论财用政要弊病,大意指:「国家祖制原本是好的。但自从不用军而设兵,人民开始不得安身;自从屯军不耕而收饷,农夫开始不得维生。有兵不练习,士兵增加而饷粮减少;有饷不核查,饷粮多而多假冒士兵。近来核实使四出查核,而屡闻他们聚敛饷粮,冒名占有者没有又减少,可谓有才能吗!魏呈润、詹尔选、李化龙、刘宗周都是一上表问题就遭罢黜,今天皇上下诏求直言,若能倘赦免他们,收为左右,那样直言可以不求而至。辅成君道,尤其在于大臣,今天大臣瞻前顾后,结党营私,又怎能怪经常发现盗贼啊。」崇祯帝怒,将李如璨入狱及削籍。黄道周营救未果。弘光帝继位,起用李如璨继续担任刑科给事中,清军破南京,他身著丧服,伤心哀号,作祈死文以祈死,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麻溶孙。诸生。南明弘光朝覆亡时,举兵应金声抗清。旁郡吴太平、阮垣、阮善长、刘鼎甲、胡天球、冯百家与之俱起,号七家军,首领皆诸生。不久,均败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镇江府丹阳人,字平子。汤三才子。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南昌、东昌知府,有吏才。崇祯中,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有《礼记纂注》。
维基
汤道衡,字平子,别号参予,直隶镇江府丹阳县军籍。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擢户部主事,管理太仓银库,出知南昌府,天启三年以失银被逮下狱,后以无确证得释。补归德府同知,改东昌府知府,所至有惠政。擢山东武德道,崇祯四年六月,升山东提学副使。礼部考核第一,升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以军功荫一子世袭锦衣卫百户。母老乞归,卒。衡有吏才,能治繁剧,在南昌,厅事前为屋数楹,令讼者居之,一宿而决。
曹文衡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曹文衡(1586年—1637年),字镜玉,别号薇垣,河南南阳府唐县(今河南唐河县龙潭镇曹庄村)人。官至蓟辽总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丁忧去职。服阙,历任贵州司员外郎、四川司郎中、东昌府知府、兖州府知府、东兖道副使、右参政、山东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崇祯元年二月,山东按察使曹文衡为江西左布政使,三月改为山东右布政使)。九月,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崇祯四年升兵部右侍郎,七月为蓟辽总督,五年十月上疏乞归。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四月十一日挥剑自尽,卒年五十二岁。有子七人。长子凤祯,次子凤翀、三子凤惠、四子凤图,五子改姓鲁,六子凤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长沙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刑科给事中,纠辅臣附权贵、内臣僭批答等事,有直声。议“移宫”、“红丸”案,直言不阿。又力为熊廷弼辩,谓不应论死。被诬为受熊贿,罢官。崇祯初,起兵科都给事中,官至南京大理寺卿。
维基
刘弘化,字贰公,号衡麓,湖广攸县人。弘化十岁丧父,贫苦而力学。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进士。两任山西知县,皆以政绩称。调刑科给事中。天启间,魏忠贤诬陷熊廷弼,刘弘化上疏力争,反牵连下狱。崇祯初平反,官兵科都给事中。累迁南京大理寺卿,以病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公安人,字元衡。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安福知县。考授监察御史,魏忠贤擅权,毅中抗疏廷争,被逐。崇祯三年起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维基
萧毅中(1586年—1631年),字贞甫,号元衡,湖广荆州府公安县人。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科湖广乡试第六十六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三甲207名进士,除安福县知县,擢贵州道监察御史,提督庐凤等处学政。天启中,魏忠贤擅权,毅中抗疏廷争,阉党以其与杨涟交善,被放逐归。归而杜门避祸,不敢预党事。崇祯初,起废,颇惩前事,有所避就,出大理寺丞,二年起复为太仆寺少卿,迁南赣巡抚,未几卒于任,子萧旻。
姚宗衡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姚宗衡(?—1646年),字幼舆,号霞溆,广信府歙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姚宗衡是崇祯六年(1633年)的举人,署任平原教谕协助县令抵禦流寇;到崇祯十三年(1637年)成进士,因召对称旨而和孙一脉、赵玉森、刘瑄、严似祖共同得授翰林院检讨。南京失陷后,姚宗衡跟随金声起兵,兵败后前往福京,和周廷鑨、王文企、徐开禧、郭之祥、严似祖、何九云、张之奇、孟应春一同接受隆武帝召用,迁任编修、詹事府左中允,很快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字觉商。万历间举人。历官袁州知府。唐王弟朱聿□即位于广州,召为太仆卿。清兵克广州,自杀。
梁衡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梁衡(?年—1636年),号澹明,陕西汉中府城固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陕西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大理寺观政,授莱阳县知县,七年革职为民,早亡,妻子李氏,生子梁复震。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正衡(1591年—?),字元定,号思石。山东安丘安泰里(今东安泰)人。明末官员。万历十七年出生,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山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二甲五十一名进士。授刑部河南司主事,平反咸当,录囚畿南,有声。七年升刑部员外郎,八年出任太平府知府,十一年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十二年调河南副使,十三年考察拾遗,降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刘正衡与刘希孟、刘正宗并称为“北海刘氏三株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