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衡连珠(衡連珠)
谓眉间有骨隆起如连珠状。术数家以为帝王之相。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表异,传曰 伏羲 禄衡连珠,唯大目,鼻龙伏。”参见“ 珠衡 ”。
《漢語大詞典》:珠衡
谓人眉间骨隆起如连珠,古人以为帝王圣贤之相。《孝经援神契》:“ 伏羲 大目山準,日角而连珠衡。” 宋均 注:“珠衡,衡中有骨,表如连珠,象玉衡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握图秉鉞,将在御天;玉胜珠衡,先彰元后。” 隋 薛道衡 《老氏碑》:“珠衡日角,天表冠於百王;明镜衢罇,圣德会於千祀。”
《漢語大詞典》:衡虑困心(衡慮困心)
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中间解衣缩食,衡虑困心,体肤筋骨,靡所不惫,收集仅兹。”参见“ 困心衡虑 ”。
分類:尽心心思
《國語辭典》:困心衡虑(困心衡慮)  拼音:kùn xīn héng lǜ
衡,横也,阻塞之意。困心衡虑指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语本《孟子。告子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比喻处心积虑,费尽心思。《孟子。告子下》清。焦循。正义:「苏秦去秦而归事,夜发书伏诵,引锥自刺其股,可谓困心衡虑矣。」
《骈字类编》:衡轮(衡轮)
魏书礼志大楼辇辀十二加以玉饰衡轮雕䌽与辇辂同驾牛十二
《分类字锦》:衡袤曲直
王安石进字说表衡袤曲直耦重交折反缺倒仄自然之形也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衡门泌水(衡門泌水)
谓隐居之地。 清 王韬 《原才》:“乱世而人才亦盛:或躬耕於陇亩之中,或诵读於草野之内。上虽弗之用,而衡门泌水,固有以自乐其天也。”参见“ 衡泌 ”。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衡泌
谓隐居之地。语本《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飢。” 朱熹 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飢也。”《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汝等年各成长,冠娶已毕,修惜衡泌,吾復何忧。” 唐 陆龟蒙 《自怜赋》序:“余抱病三年於衡泌之下,医甚庸而气益盛,药非良而价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尝不解衣輟食而后致也。”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二:“四壁垣衣钓具腥,已甘衡泌号沉冥。”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以衡泌为静而城市为嚣,以薖轴为尊而城邑为俗,其起于 东周 之叔世乎!”
分類:隐居
《国语辞典》:衡门深巷(衡门深巷)  拼音:héng mén shēn xiàng
形容简陋、偏僻的住所。《孤本元明杂剧。三化邯郸。第二折》:「闲岁月衡门深巷,淡衣冠博带宽裘。」
《分类字锦》:衡轻炭燥(衡轻炭燥)
萧子云岁暮直庐赋日躔女度岁华云暮衡轻炭燥权重泉涸
分类:
《漢語大詞典》:衡情酌理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分类字锦》:衡山五峰
李白 送长沙陈太守诗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分类:数目
《漢語大詞典》:衡石程书(衡石程書)
见“ 衡石量书 ”。
《國語辭典》:衡石量书(衡石量書)  拼音:héng shí liáng shū
衡石,秤和秤锤。衡石量书形容国君政务繁忙,文书多到要用秤和秤锤来计算。《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
《國語辭典》:衡石量书(衡石量書)  拼音:héng shí liáng shū
衡石,秤和秤锤。衡石量书形容国君政务繁忙,文书多到要用秤和秤锤来计算。《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
《骈字类编》:衡鸾(衡鸾)
大戴礼在衡为鸾在轼为和
《漢語大詞典》:合从连衡(合從連衡)
战国 时 苏秦 说六国诸侯联合拒 秦 ,称合从; 张仪 说诸侯共事 秦 ,称连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汉书·游侠传:“陵夷至於 战国 ,合从连衡,力政争彊。”参见“ 合从 ”。
《國語辭典》:合从(合從)  拼音:hé zōng
战国时苏秦倡导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共同抵抗秦国的政策。因六国地处南北,故名「合从」。《文选。贾谊。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也作「合纵」。
《分类字锦》:骖轨鸾衡(骖轨鸾衡)
庾辟荐唐㞵笺若得骖轨鸾衡服襄骏足则僟石之良选可以对扬万里者也
分类:选举
《漢語大詞典》:参前倚衡(參前倚衡)
(1).论语·卫灵公:“ 子张 问行, 子 曰:‘言忠信,行篤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 书诸绅。”意谓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朱子全书》卷七:“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
(2).泛指一举一动,一切场合。 明 唐顺之 《答王遵岩书》:“然以为有物,则何睹何闻;以为无物,则参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卦世间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