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踪迹(蹤跡)  拼音:zōng jī
1.足迹、行踪。唐。于武陵〈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诗:「一别无消息,水南踪迹稀。」《红楼梦》第七三回:「打著灯笼,各处搜寻,并无踪迹。」
2.追踪找寻。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二。二富室疏财》:「刘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踪迹之,果有州民麻氏,其富三世。」《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就在庙里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踪迹县尉,并无的信。」
《國語辭典》:行止  拼音:xíng zhǐ
1.前进和停止。《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2.举动、态度。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闰,可象可效。」《红楼梦》第六十回:「争奈五儿执意不从,虽未明言,却行止中已带出。」
3.往来的踪迹。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4.做主、做决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还要去贾廉访宅上,问问我家小姐与姐夫贾衙内才好行止。」
5.住址。《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店家为官司行下缉捉奸细,不许停留无行止单身之人。」
《國語辭典》:足迹(足跡)  拼音:zú jī
1.脚踏过的痕迹。如:「雪地上留下人们的足迹。」也称为「脚印」。
2.行踪所到的地方。《庄子。胠箧》:「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汉。桓宽《盐铁论。诛秦》:「立帝号,朝四夷,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
《漢語大詞典》:身事
(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2).指行踪。 唐 杜甫 《楼上》诗:“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3).自身的事情。 唐 赵嘏 《寄归》诗:“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4).亲身事奉。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陆扆:“ 扆 为宰相 韦昭度 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 昭度 。”
《漢語大詞典》:瓢笠
(1).和尚云游时随身携带的瓢勺和斗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僧慧秀:“未几, 吴 转江右兵使出山, 慧秀 遂弃瓢笠称山人,茹荤娶妇。”
(2).借指行踪。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老爷旷代奇才,名闻荒裔。瓢笠到处,必有逢迎。”
《漢語大詞典》:巾舄
(1).头巾和鞋。 唐 杨炯 《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圆冠列侍,执巾舃於西阶;大带诸生,受诗书於北面。” 明 金实 《方竹轩赋》:“明月入户,凉在巾舃。”
(2).指人的行踪。 宋 梅尧臣 《送回上人》诗:“山川生眼界,巾舃徧区中。”
分類:头巾行踪
《漢語大詞典》:杯影
指僧人的行踪。杯, 杯渡 ,借以美称僧人。 唐 许浑 《送无梦道人先归甘露寺》诗:“飘飘随晚浪,杯影入鸥羣。”参见“ 杯渡 ”。
《國語辭典》:杯渡  拼音:bēi dù
1.小说中法术高强者以杯渡河,故以杯渡比喻法力高强。明《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马换猩绒》:「五蕴皆空,展施杯渡。」
2.南朝宋一位高僧的法号。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河。见《高僧传。卷一○。杯渡》。
《國語辭典》:行云(行雲)  拼音:xíng yún
1.流动的云。《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2.女神。参见「行雨朝云」条。唐。杜甫 雨不绝诗:「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3.借指所思念的人。唐。李白〈久别离〉诗:「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南唐。冯延巳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國語辭典》:行李  拼音:xíng lǐ
1.行人、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兮欲罢弹。」
2.出门时所携带的行装。《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治装》:「行李百物求备。」《儒林外史》第五回:「捲捲行李,一溜烟走急到省城去了。」也作「行具」、「行器」。
《漢語大詞典》:行理
(1).使人。即受命出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杜预 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韦昭 注:“行理,小行人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行人之官,某名曰使,亦或借理为之,《周语》云:‘行理以节逆之’是也。亦或借李为之,《左氏》云:‘行李之往来’是也。”参见“ 行李 ”。
(2).行道践理。管子·正第:“能服信政,此谓正纪。能服日新,此谓行理。”《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猴王道:‘你是行理君子,但望你指教我神仙去处。却好去拜访。’”
《國語辭典》:漂泊  拼音:piāo bó
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犹如在水上漂流。唐。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之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也作「飘泊」、「飘薄」。
《國語辭典》:浪迹(浪跡)  拼音:làng jī
行踪无定,到处流浪。如:「他婚姻、事业两失意后,浪迹天涯,不愿返乡。」晋。戴逵〈栖林赋〉:「浪迹颍湄,栖景箕岑。」唐。李白〈酬谈少府〉诗:「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
《國語辭典》:飞蓬(飛蓬)  拼音:fēi péng
1.随风飘荡的蓬草。常用以比喻散乱、飘摇不定的事物。《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清。蒋士铨 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词:「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
2.植物名。菊科飞蓬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五至六十公分馀。叶披针形,两面披毛,全缘或具一至数个小尖齿,常自叶腋分枝。秋日枝稍开黄白花。瘦果具多层白色长冠毛,藉风力散布。广布北温带各地。
《漢語大詞典》:仙踪(仙蹤)
(1).仙人的踪迹。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 清 胡会恩 《珠江杂咏》诗:“ 穗石 仙踪古, 花田 粉泽妍。”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应召赴京者的行踪。 唐 刘禹锡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 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國語辭典》:游踪(遊蹤)  拼音:yóu zōng
出游的行踪。如:「海天游踪」、「游踪万里」。
《國語辭典》:萍踪(萍蹤)  拼音:píng zōng
浮萍的踪迹。因其四处漂流,故常比喻行踪不定。宋。陆游 答交代杨通判启:「瓜戍及期,幸仁贤之为代,萍踪无定,怅候问之未遑,敢谓劳谦。」元。萨都剌〈秋日病起池上〉诗:「飘风辞萍踪,落叶散鱼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