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挟策(挾策)
亦作“ 挟筴 ”。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2).胸怀计谋、建议。 明 宋濂 《〈桂氏家乘〉序》:“ 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 ,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2).胸怀计谋、建议。 明 宋濂 《〈桂氏家乘〉序》:“ 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 ,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漢語大詞典》:一动(一動)
(1).一次举动;一个行动。《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一动而失二礼,无大经矣。”《二程遗书》卷二四:“圣人一言一动无不合於天理如此。”
(2).一经发动;一有所举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昔 文王 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 三代 ,此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汉 贾谊 《属远》:“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陈胜 一动而天下振。” 宋 罗大经 《鹤林雨露》卷八:“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陈亮恢复之议》:“有所不动,一动而敌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触动。《朱子语类》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欲一动,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因心与理二,故一动便乱。”《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见了丫鬟説出‘ 吕仙阁 ’三字,心中一动。”
(4).犹动輒。如:他一动就骂人。如:这孩子一动就哭。
(2).一经发动;一有所举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昔 文王 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 三代 ,此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汉 贾谊 《属远》:“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陈胜 一动而天下振。” 宋 罗大经 《鹤林雨露》卷八:“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陈亮恢复之议》:“有所不动,一动而敌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触动。《朱子语类》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欲一动,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因心与理二,故一动便乱。”《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见了丫鬟説出‘ 吕仙阁 ’三字,心中一动。”
(4).犹动輒。如:他一动就骂人。如:这孩子一动就哭。
《漢語大詞典》:再举(再舉)
(1).再次采取行动。《管子·幼官》:“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一举灭 獯 虏,再举服 羌 夷。”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驍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
(2).再度高飞。《楚辞·贾谊〈惜誓〉》:“黄鵠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紆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王逸 注:“言黄鵠养其羽翼,一飞则见山川之屈曲,再举则知天地之圜方,居身益高所睹愈远也。”
(2).再度高飞。《楚辞·贾谊〈惜誓〉》:“黄鵠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紆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王逸 注:“言黄鵠养其羽翼,一飞则见山川之屈曲,再举则知天地之圜方,居身益高所睹愈远也。”
《漢語大詞典》:奋迅(奮迅)
(1).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尔雅·释畜》“絶有力,奋” 晋 郭璞 注:“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唐 刘禹锡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猜鹰屡奋迅,惊麏时跼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羈。” 赵朴初 《寿阳曲·锡兰纪游》:“ 僧伽罗 奋迅狮儿多健武,却别有一股媚嫵。”
(2).精神振奋,行动迅速。《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 唐 王维 《老将行》:“ 汉 兵奋迅如霹靂,虏骑崩腾畏蒺藜。”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奋迅旧嫌扶老杖,龙钟今属负暄墙。” 陈毅 《雪夜行军》诗:“冲破黑夜,奋迅行军。”
(3).振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晋书·谢安传》:“缮甲俟会,思更奋迅。”《明史·袁崇焕传》:“顾勇猛图敌,敌必讎;奋迅立功,众必忌。”
(2).精神振奋,行动迅速。《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 唐 王维 《老将行》:“ 汉 兵奋迅如霹靂,虏骑崩腾畏蒺藜。”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奋迅旧嫌扶老杖,龙钟今属负暄墙。” 陈毅 《雪夜行军》诗:“冲破黑夜,奋迅行军。”
(3).振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晋书·谢安传》:“缮甲俟会,思更奋迅。”《明史·袁崇焕传》:“顾勇猛图敌,敌必讎;奋迅立功,众必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