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1,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举指
促使
表示
窃起
拜殿
蝹蝹
主动
律动
冒行
禁闭
领头
小动
互动
莽撞
带头
《漢語大詞典》:举指(舉指)
犹举止,行动。北齐书·崔瞻传:“吏部尚书 尉瑾 性褊急,以 瞻 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附驛奏闻,因而被代。”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四年:“ 阴后 短小,举指时失仪。”
分類:举止行动
《國語辭典》:促使  拼音:cù shǐ
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如:「老师的一番劝勉,促使他下定决心,奋发努力。」
《國語辭典》:表示  拼音:biǎo shì
1.表明显示。《礼记。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唐。孔颖达。正义:「虎豹是威猛之兽,今得其皮,来列在王庭,是表示君臣之德,能服四方之威猛者。」
2.所显现的意义。如:「红灯表示行人或车辆禁止通行,要注意。」
3.发表。如:「班会中,大家对制服的议题纷纷表示意见。」
《漢語大詞典》:窃起(竊起)
暗中行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江南讹传:“﹝ 许敬庵 ﹞恐有不逞辈,乘间窃起,为 吴 越 忧。”
《漢語大詞典》:拜殿
(1).立于殿庭下申诉冤屈。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卷三:“国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桥下,谓之‘拜桥’……又有阑入立於殿庭之下者,为‘拜殿’。进士 曾覬 南省下第,乃钉足, 谢泌 下第,立殿称寃。举人之风扫地矣。”参见“ 拜桥 ”。
(2).谄媚帝王的一种行动。新五代史·苏循传:“ 晋王 将即位…… 循 始至 魏州 ,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及入謁,舞蹈呼‘万岁’而称臣, 晋王 大悦。”
(3).指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礼拜堂。 郭沫若 《苏联游记·乌兹别克纪行》:“拜殿颇宏大,可容纳千人以上……拜殿门前有方形月台,高出殿面几级,容人被引上月台,坐在石栏杆上观仪。”
《漢語大詞典》:拜桥(拜橋)
五代 时 后唐 士人有冤,立于御桥下以求申诉。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卷三:“国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桥下,谓之‘拜桥’。甚者操长钉、携巨斧而钉脚。”
《漢語大詞典》:蝹蝹
龙行动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 薛综 注:“蜿蜿、蝹蝹,龙形貌也。” 刘良 注:“蜿蜿、媪媪,龙行之貌。” 唐 韩愈 孟郊 《赠剑客李园联句》:“山磨电奕奕,水淬龙蝹蝹。”
分類:龙行行动
《國語辭典》:主动(主動)  拼音:zhǔ dòng
能依照自己意思进行的行为或动作。相对于被动而言。如:「争取主动」、「凡事采取主动,免得受人牵制。」
《國語辭典》:律动(律動)  拼音:lǜ dòng
有规律、节奏的运动或变动。如:「一年四季的律动,温带地区,最为明显。」
《漢語大詞典》:冒行
贸然行动;贸然实行。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一金以上,非取於民则不获,而冒行不顾,以徇近世失中之礼,亦已惑矣。” 宋 苏轼 《刑政》:“自 汉 以来,盐铁酒茗之禁,称贷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辞曲而民为盗。”
《國語辭典》:禁闭(禁閉)  拼音:jìn bì
军中对犯错士兵的处罚方式。除作战训练及差勤外,于禁闭室行之,令犯错的士兵反省改过;禁闭期间为一日以上,三十日以下。
《國語辭典》:领头(領頭)  拼音:lǐng tóu
1.带头、发起。如:「他领头抗议。」
2.衣服上的领子。也称为「领门儿」。
《國語辭典》:领子(領子)  拼音:lǐng zi
衣服领围的部分。《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两个人说戗了,揪著领子,一顿乱打。」
《漢語大詞典》:小动(小動)
(1).小的行动。喻小德。《淮南子·览冥训》:“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於宇宙之閒……此明於小动之迹,而不知大节之所由者也。”
(2).稍有活动。 唐 杜甫 《东西两川说》:“今闻﹝獠人﹞已小动,为之奈何?”
(3).小发作。 唐 褚遂良 《请省自披读表》:“风气小动,正进汤药。”
《国语辞典》:互动(互动)  拼音:hù dòng
1.相互感应。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2.社会行动者间相互影响的行为过程。如合作、竞争、冲突等。
《國語辭典》:莽撞  拼音:mǎng zhuàng
言语行动粗率冒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蒋兄惯是莽撞,借这里只躲躲雨便了。」《红楼梦》第六回:「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也作「莽赖」、「莽广」、「莽壮」。
《國語辭典》:带头(帶頭)  拼音:dài tóu
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如:「他带头闹场,将会场搞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