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殿后(殿後)  拼音:diàn hòu
行军时,列于队伍之后,含有掩护作用。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正末云)鲁肃休惜殿后。」
《國語辭典》:前茅  拼音:qián máo
1.称军中的斥候。古代斥候以茅为旌识,看到前方的敌人,则举茅以报告在后面的军队戒备。《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2.考试成绩优良,排名在前面的。如:「他成绩名列前茅,经常担任班上小老师的职务。」《聊斋志异。卷五。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望。」
《漢語大詞典》:安抚使(安撫使)
官名。 隋 代曾设安抚大使,由行军主帅兼任。 唐 代前期派大臣巡视抚恤经过战争的地区或灾区,称安抚使。 宋 代为掌管一方军民两政之官,称安抚使,或称经略安抚使。常由知州、知府兼任。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称安抚大使。 辽 金 元 称安抚使或安抚司,设在西南边远地区。 明 清 沿置,为武职土官。
《國語辭典》:大殿  拼音:dà diàn
1.封建王朝举行庆典,接见大臣或使臣等的宫殿。
2.寺庙中供奉主要神佛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军幕(軍幕)
行军宿营的帐幕。《三略·上略》:“军幕未办,将不言倦。”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将情》:“军幕未施,将不言困。” 唐 韦元甫 《木兰歌》:“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漢語大詞典》:行陈(行陳)
巡行军阵。陈,通“ 阵 ”。汉书·王莽传下:“自将万餘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 颜师古 注:“巡行军陈也。”
见“ 行阵 ”。
《國語辭典》:行阵(行陣)  拼音:háng zhèn
行伍军阵,指军队。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國語辭典》:疾行  拼音:jí xíng
快速行走。如:「走到巷口,一团黑影疾行而至,原来是家中的老狗来迎接他了。」《聊斋志异。卷五。花姑子》:「数武中,欻见一叟,伛偻曳杖,斜径疾行。」
《漢語大詞典》:上将军(上將軍)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 燕 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 乐毅 为上将军,与 秦 、 楚 、 三晋 合谋以伐 齐 。”史记·高祖本纪:“初, 项羽 与 宋义 北救 赵 ,及 项羽 杀 宋义 ,代为上将军,诸军 黥布 皆属,破 秦 将 王离 军,降 章邯 ,诸侯皆附。”
(2).官名。 汉 以 吕禄 为上将军,后无建置。 唐 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 宋 仍之。 金 、 元 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 明 废。
《漢語大詞典》:行帐(行帳)
(1).行军或出游时所搭的篷帐。 唐 杜甫 《军中醉歌寄沉八刘叟》:“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金 元好问 《再到新卫》诗:“行帐马嘶尘澒洞,空邨人去雨淋浪。” 清 黄景仁 《雪后集陶然亭》诗:“尺五 韦杜 天,幕我作行帐。”
(2).泛指高级武官在外的住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当夜夜静时, 陆观察 便到 叶军门 行帐裡辞行。”
《國語辭典》:后路(後路)  拼音:hòu lù
1.后面的道路。南朝宋。谢灵运〈岭表赋〉:「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
2.军队行军时,列在后面的队伍或后退之路。《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传下号令:遣清江参将带领本协人马,从小石崖穿到鼓楼坡,以断其后路。」
3.比喻以后的人生道路。《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我取个少年门生,他后路悠远,官也多做几年,房师也靠得著他。」
4.比喻事情转圜的馀地。如:「他为人谨慎,事事留有后路。」
《漢語大詞典》:行留
(1).行军时滞留不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博望侯 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2).指军队的调遣和留驻。新唐书·房玄龄传:“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
《國語辭典》:庵庐(菴廬)  拼音:ān lú
草舍。《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
《漢語大詞典》:月章
九章之一。古代夜里行军用以指挥军队的旗章。上绘有月的图案,故名。管子·兵法:“九章:一曰举日章,则昼行;二曰举月章,则夜行。”参见“ 月旗 ”、“ 九章 ”。
《漢語大詞典》:尉官
尉级军官的统称。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陆、海、空军军官分将、校、尉三级。尉又分若干级,各国有所不同。
《國語辭典》:野营(野營)  拼音:yě yíng
1.在野外扎营住宿。如:「他们背著装备去山里野营。」
2.在野外所扎的营帐。《三国演义》第五八回:「若迁延日久,操于河北立了营寨,难以退敌,不若乘今夜引轻骑劫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