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5,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湘血
阴血
血紫
血疾
血华
血胤
渫血
嵇绍血
血压
血躯
血雠
血缕
活血
鸡血
地血
《骈字类编》:湘血
唐 王涣 惆怅诗十二首 其二 得所浓华销歇尽,楚魂湘血一生休。
《漢語大詞典》:阴血(陰血)
(1).即血液。在内为阴,血在肤内,故称。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 孔颖达 疏:“外为阳,内为阴。血在肤内,故称阴血。” 唐 薛胜 《拔河赋》:“阴血作而颜若渥丹,胀脉僨而体如癭木。” 梁启超 《中国国债史》:“即以最近筹补镑亏一案,其阴血周作,张脉僨兴之丑态,既已毕露,后此棼乱寧有纪极!”
(2).犹血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二国( 百济 、 朝鲜 )与 神州 故同柢,同柢者,其玉步同,异柢者,其玉步异,是以有黄中而无阴血,无所析也。”
《漢語大詞典》:血紫
紫红色。镜花缘第七六回:“我倒看见有枝血紫的灵芝,可惜被狗衔了去。”
分類:红色
《漢語大詞典》:血疾
指便血、吐血、咳血等出血的疾病。 宋 陆九渊 《与朱元晦书》:“某旧有血疾,二三年寖剧,近又转而成痔。” 明 袁中道 《答王天根书》:“弟两年来,以苦思得血疾,誓不作应酬文。”
《漢語大詞典》:血华(血華)
指皮肤红润的颜色。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在没有血华而又瘦削的脸上摆出一副笑容。”
《漢語大詞典》:血胤
(1).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梁书·刘峻传:“余祸同 伯道 ,永无血胤。”《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此女廉吏血胤,无惭阀閲。” 梁启超 《黄帝》之四:“绳绳我祖名 轩辕 ,血胤多豪俊。”
(2).犹血统。 章炳麟 《〈社会通铨〉商兑》:“所为排 满洲 者,岂徒曰子为 爱新觉罗氏 ,吾为 姬氏 、 姜氏 ,而惧子之殽乱我血胤耶?” 钱锺书 《围城》一:“而照 鲍小姐 的身材估量,她那位 葡萄牙 母亲也许还间接从 西班牙 传来 阿拉伯 人的血胤。”
《漢語大詞典》:渫血
血流遍地。 明 何景明 《七述》:“渫血赬轮,积如堆埼。”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后:“ 粤 事决裂,而后 天津 畿辅鼓其狂澜,煽其逆燄,以致禁城渫血。”
分類:血流遍地
《漢語大詞典》:嵇绍血(嵇紹血)
见“ 嵇侍中血 ”。
《漢語大詞典》:嵇侍中血
晋书·忠义传·嵇绍:“ 绍 以天子蒙尘,承詔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 荡阴 ,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 绍 儼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輦,飞箭雨集。 绍 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 嵇侍中 血,勿去。’” 绍 为 嵇康 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为 严将军 头,为 嵇侍中 血。”亦作“ 嵇绍血 ”。 唐 杜甫 《伤春》之四:“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 嵇绍 血,霑洒属车尘?”
《國語辭典》:血压(血壓)  拼音:xiě yā
血液施于血管壁的压力。心脏收缩时压力较高,为收缩压;放松时,血压减小,为舒张压。测量血压可预防心脏血管类的疾病。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约在一一○至一四○,舒张压约在七十至九十毫米水银柱之间。
《漢語大詞典》:血躯(血軀)
指有生命的躯体。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他可便一上青山化血躯。”《封神演义》第八九回:“且人死不能復生,谁不爱此血躯,而轻弃以死耶!”
分類:生命躯体
《漢語大詞典》:血雠(血讎)
见“ 血仇 ”。
《漢語大詞典》:血仇
亦作“ 血讎 ”。
(1).指有亲人被杀害的仇恨。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於血讎。”
(2).指仇恨很深的冤家。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惟 蔡 及 许 ,旧为血仇。命公并侯,耕借之牛,束其弓矢,礼让优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缅甸盛衰始末:“ 景泰 二年, 缅 人入 麓川 ,又执 思机法 以去。至五年三月,献俘於朝,自是 麓川 与 缅 世为血仇。”
《漢語大詞典》:血缕(血縷)
丝缕状的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方手举以示众,鱼忽拨剌掉尾,击中左颊,仆水中。众怪其不起,试扶之,则血缕浮出。”
分類:丝缕
《國語辭典》:活血  拼音:huó xiě
使血液循环畅通。如:「通筋活血」、「活血散瘀」。
《韵府拾遗 屑韵》:鸡血(鸡血)
汉书天文志始皇之时荧惑守心及天市芒角色赤如鸡血
《骈字类编》:地血
陆玑诗疏茹藘茅蒐茜草也一名地血齐人谓之茜徐州人谓之牛蔓 尔雅翼说文曰茹芦人血所生故一名地血又本草茜根可以染绛一名地血 紫草释名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