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血迹
血赤
鹊血
血泣
鞭血
血膋
噀血
血膏
涕血
眦血
丹血
血海
血盆
血地
欧血
《國語辭典》:血迹(血跡)  拼音:xiě jī
血液滴落或沾附于各种物体上的痕迹。通常可据以侦断刑案。《三国演义》第二○回:「微露素绢,隐见血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便有个把好事的人盘问他起来,口里含糊,满牙关多是血迹。」
分類:留下痕迹
《漢語大詞典》:血赤
犹赤诚。 徐志摩 《致刘勉己函》:“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
分類:赤诚
《漢語大詞典》:鹊血(鵲血)
南朝 梁 简文帝 《艳歌篇》:“控弦因鹊血,挽彊用牛螉。”后即以“鹊血”指良弓。 清 查慎行 《连日扈从观围恭纪》诗之一:“连天积素耀威弧,鹊血牛螉力尽输。”
分類:良弓
《漢語大詞典》:血泣
犹泣血。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战争。 唐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南书绶》诗:“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分類:战争
《漢語大詞典》:血膋
血和脂膏。《诗·小雅·信南山》:“执其鸞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郑玄 笺:“膋,脂膏也。血以告杀,膋以升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其夕,遂以束藳焚身。至明,唯灰烬耳,无血膋之臭。”元史·礼乐志三:“鑾刀屡奏,血膋载升。”
分類:脂膏
《漢語大詞典》:噀血
(1).含血而喷。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夜叉﹞狞目电烻,吐火噀血,跳躑哮吼,铁石消鑠。”明史·周顺昌传:“ 显纯 椎落其齿,自起问曰:‘復能駡 魏上公 否?’ 顺昌 噀血唾其面,駡益厉。”
(2).伸出血红的舌头。 宋 陆游 《赠粉鼻》诗:“连夕狸奴磔鼠频,怒髯噀血护残囷。”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缢鬼畏魄字:“女忽披髮噀血,突至甲前。甲厉声斥之,鬼亦灭。”
(3).形容紫红色。《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为首乃是番王 沙摩柯 ,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赵匡胤 ﹞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曙星。”
《漢語大詞典》:血膏
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
《漢語大詞典》:涕血
犹泣血。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没没暗齰舌,涕血不敢论。”
《漢語大詞典》:眦血(眥血)
眼眶瞪裂而出的血。犹血泪。《文选·卢谌〈览古〉诗》:“眥血下霑襟,怒髮上衝冠。” 李周翰 注:“ 相如 怒而目眥血下,髮上衝冠。”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精神流离肝肺絶,眥血被面无时晞。”
分類:眼眶血泪
《骈字类编》:丹血
唐 卢照邻 咏史四首 其四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國語辭典》:血海  拼音:xiě hǎi
1.形容重大。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水浒传》第一八回:「亏杀这个兄弟,担著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
2.中医上指位在大腿内侧的经穴。亦指冲脉。
3.中医上指冲脉。因它是十二经所归,诸络之海,藏血最多,故称为「血海」。
《國語辭典》:血海尸山(血海屍山)  拼音:xiě hǎi shī shān
血流成海,尸堆如山。形容伤亡十分惨重。元。无名氏《五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國語辭典》:血盆  拼音:xiě pén
血淋淋的盆。常用以形容嘴巴阔大。《水浒传》第一回:「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西游记》第三回:「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
《國語辭典》:血盆经(血盆經)  拼音:xiě pén jīng
书名。佛教典籍。全名为《目莲正教血盆经》。为妇女难产或罹患妇女病时念诵祈祷的经文。唐代建阳书林范氏版本的大乘法宝诸品经咒养末及诸经日诵均载此经,但未收入《大藏经》,应属伪作。今流通颇广。或称为《女人血盆经》。
分類:民间流传
《漢語大詞典》:血地
指祖祖辈辈生活劳动的地方;老家。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十五章:“有的惋惜:‘人为什么要离开祖宗的血地呢!’”
《漢語大詞典》:欧血(歐血)
吐血。史记·张丞相列传:“ 嘉 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 错 ,乃先请之,为 错 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北齐书·杨愔传:“悲感慟哭,欧血数升,遂发病不成行。”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杂耕心未已,欧血事辛酸。” 宋 苏轼 《墨宝堂记》:“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拊心欧血,几死而仅存。” 清 曾国藩 《〈欧阳生文集〉序》:“ 桐城 沦为异域,既克復失, 戴钧衡 全家殉难,身亦欧血死矣。”
分類: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