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5,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涕血
眦血
丹血
血海
血盆
血地
欧血
血祀
吐血
血祭
血水
蛟血
血浪
血液
血债
《漢語大詞典》:涕血
犹泣血。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没没暗齰舌,涕血不敢论。”
《漢語大詞典》:眦血(眥血)
眼眶瞪裂而出的血。犹血泪。《文选·卢谌〈览古〉诗》:“眥血下霑襟,怒髮上衝冠。” 李周翰 注:“ 相如 怒而目眥血下,髮上衝冠。”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精神流离肝肺絶,眥血被面无时晞。”
分類:眼眶血泪
《骈字类编》:丹血
唐 卢照邻 咏史四首 其四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國語辭典》:血海  拼音:xiě hǎi
1.形容重大。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水浒传》第一八回:「亏杀这个兄弟,担著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
2.中医上指位在大腿内侧的经穴。亦指冲脉。
3.中医上指冲脉。因它是十二经所归,诸络之海,藏血最多,故称为「血海」。
《國語辭典》:血海尸山(血海屍山)  拼音:xiě hǎi shī shān
血流成海,尸堆如山。形容伤亡十分惨重。元。无名氏《五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國語辭典》:血盆  拼音:xiě pén
血淋淋的盆。常用以形容嘴巴阔大。《水浒传》第一回:「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西游记》第三回:「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
《國語辭典》:血盆经(血盆經)  拼音:xiě pén jīng
书名。佛教典籍。全名为《目莲正教血盆经》。为妇女难产或罹患妇女病时念诵祈祷的经文。唐代建阳书林范氏版本的大乘法宝诸品经咒养末及诸经日诵均载此经,但未收入《大藏经》,应属伪作。今流通颇广。或称为《女人血盆经》。
分類:民间流传
《漢語大詞典》:血地
指祖祖辈辈生活劳动的地方;老家。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十五章:“有的惋惜:‘人为什么要离开祖宗的血地呢!’”
《漢語大詞典》:欧血(歐血)
吐血。史记·张丞相列传:“ 嘉 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 错 ,乃先请之,为 错 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北齐书·杨愔传:“悲感慟哭,欧血数升,遂发病不成行。”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杂耕心未已,欧血事辛酸。” 宋 苏轼 《墨宝堂记》:“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拊心欧血,几死而仅存。” 清 曾国藩 《〈欧阳生文集〉序》:“ 桐城 沦为异域,既克復失, 戴钧衡 全家殉难,身亦欧血死矣。”
分類:吐血
《漢語大詞典》:血祀
指祭祀。凡祭,必杀牲取血,故称。《后汉书·邓骘传》:“宜收还冢次,宠树遗孤,奉承血祀,以谢亡灵。” 李贤 注:“血祀谓祭庙杀牲取血以告神也。”旧唐书·忠义传序:“ 由 、 麑 、 信 、 让 之徒,君人者常宜血祀。”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或并取其遗制絶之,则 炎 黄 之血祀斩, 汉 唐 之声威灭矣。”
分類:祭祀
《國語辭典》:吐血  拼音:tù xiě
1.消化道内出血,而呕吐出来的现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医诊脉云:『肠断矣!』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三国演义》第三一回:「且说袁绍自旧岁感冒吐血症候,今方稍愈,商议欲攻许都。」
2.形容非常激动、生气。如:「一想起他说的那些话,就让人吐血。」
《國語辭典》:血祭  拼音:xiě jì
宰杀牲畜取其血液来祭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也作「血祀」。
《國語辭典》:血水  拼音:xiě shuǐ
1.血液。《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止有血水,安有蜜水?」
2.含有血液的水。
分類:血液
《骈字类编》:蛟血
宋 苏轼 武昌铜剑歌,并引 细看两胁生碧花,犹是西江老蛟血。
宋 陆游 赠林使君二首 其二 鱼肠宝剑馀蛟血,鸦嘴金锄带药香。
《漢語大詞典》:血浪
(1).混和着血的浪涛。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清 陆宗泰 《杂感》诗:“火箭横飞血浪红,登臺犄角势摩空。”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只好任那 松花江 里帝国主义的血浪,殖民政策的汗波,激扬震荡,挟着红胡子似的腥秽的风暴,丘八爷似的严酷的冰雪,飞吼怒号罢了。”
(2).指沸腾的热血。 郭沫若 《女神·浴海》:“趁着我们的血浪还在潮,趁着我们的心火还在烧,快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
《國語辭典》:血液  拼音:xiě yè
在动物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液体。由血浆和血球合成,红色,有黏性及咸味。它能运送养分、氧气给细胞,并输出二氧化碳等废物至排泄器官,并且调节体温,制造抗体以抵抗疾病。低等动物的血液或不具颜色,或不贮于血管内,与高等动物不同。
《國語辭典》:血债(血債)  拼音:xiě zhài
形容深仇重怨。常指争斗残杀引起的仇恨。如:「受害人为了讨还杀父血债,却转身成为另一个加害人。」
分類:杀人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