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蜜渍(蜜漬)
(1).用蜂蜜浸渍。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十二年四月 南海郡 送都念子树一百株……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广南 有七十二子,皆果实也,蜜渍致远,人多不识赏。”
(2).指蜜渍的果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菽园杂记》:“ 陕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今京师市肆有蜜渍,以小瓶盛之肉如桃者,即此物也。”
(3).指蜂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崖胁有二小穴如鼻孔,羣蜂出入其中,蜜渍淋漓其下,乃崖蜂所巢也。”
《漢語大詞典》:蜜果
蜜渍的果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地震》:“西域一人,抱三四岁小儿入茶肆,甫及门,小儿輒抱其颈,啼不肯入……其人以为异,问:‘汝平日极喜入茶社食蜜果,今日胡为乎尔?’”
分類:蜜渍果子
《漢語大詞典》:鱁鮧
鱼鳔、鱼肠用盐或蜜渍成的酱。南史·宋纪下·明帝:“以蜜渍鱁鮧,一食数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鱁鮧﹝释名﹞引 陈藏器 曰:“鱁鮧乃鱼白也。” 清 林昌彝 《杞忧》诗:“嗜痂到处营蝇蚋,下酒何人啖鱁鮧。”
《漢語大詞典》:蜜藕
蜜渍的藕。 宋 苏轼 《石芝》诗:“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
分類:蜜渍
《國語辭典》:蜜饯(蜜餞)  拼音:mì jiàn
一种用蜜糖浸渍成的果品。也称为「蜜渍」、「糖煎」、「蜜煎」。
《漢語大詞典》:蜜渍(蜜漬)
(1).用蜂蜜浸渍。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十二年四月 南海郡 送都念子树一百株……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广南 有七十二子,皆果实也,蜜渍致远,人多不识赏。”
(2).指蜜渍的果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菽园杂记》:“ 陕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今京师市肆有蜜渍,以小瓶盛之肉如桃者,即此物也。”
(3).指蜂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崖胁有二小穴如鼻孔,羣蜂出入其中,蜜渍淋漓其下,乃崖蜂所巢也。”
《漢語大詞典》:蜜杏
蜜渍的杏子。 宋 韩驹 《夜与疏山清公对语因设果供戏成长句》:“黄甘十子近著霜,醯梅蜜杏经年藏。”
分類:蜜渍杏子
《國語辭典》:蜜枣(蜜棗)  拼音:mì zǎo
1.棕榈科「海枣」的别称,参见「海枣」条。
2.用糖浸渍过的枣子。先将枣子表皮纵划,分次加入少量砂糖,用文火熬煮四至六小时,并加以翻搅。至糖浓度够时,停火静置二十四小时,而后捞起置于筛网中,以滤滴多馀的糖液。进行乾燥程序时,初期温度控制在六十五度左右,六小时后,降为六十度,二十四小时后降为五十度,至表面不沾手的程度为止。
分類:蜜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