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诸葛亮(諸葛亮)  拼音:zhū gé liàng
人名。(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谥号忠武。著有《诸葛武侯集》。
《漢語大詞典》:季汉(季漢)
即 蜀汉 ,犹言 汉 之季世。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 汉 ,参 伊 周 之巨勋。”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蜀书·诸葛亮传》不叙 建安 二十四年尊先主为 汉中王 事。此季 汉 一大事,与 亮 极有关係,岂得反略之乎?” 章炳麟 《检论·学变》:“然箸书莫易以杂説援比诸家。故季 汉 而降,其流不絶。”
分類:蜀汉
《漢語大詞典》:武侯祠
西晋 末年 李雄 为纪念 蜀汉 丞相 忠武侯 诸葛亮 而建。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郊。祠内古柏苍郁参天,殿宇高大华美。现存有 唐 裴度 撰文、 柳公权 书写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 杜甫 《诸葛庙》诗:“久游 巴子国 ,屡入 武侯祠 。”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巢近体:“《过武侯祠》云:‘天涯争奉 武侯祠 ,千古精灵想在兹。’” 巴金 《憩园》三十:“我的车子到了 武侯祠 , 老姚 夫妇站在大门口等我。”
《國語辭典》:赵云(趙雲)  拼音:zhào yún
人名。(?~西元229)字子龙,三国时常山真定人。初从公孙瓒,后归附刘备。勇敢善战,以忠勇著称。封永昌亭侯,累迁镇军将军,卒谥顺平。
《国语辞典》:向宠(向宠)  拼音:xiàng chǒng
人名。三国蜀汉襄阳宜城人,生卒年不详。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刘备时任牙门将,后主建兴初,封都亭侯,任中都督,典宿卫兵。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时战死。
分类:人名蜀汉
《漢語大詞典》:黄忠
三国 蜀汉 大将。初属 刘表 ,后归 刘备 。从取 益州 ,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继从取 汉中 ,于 定军山 斩 曹操 大将 夏侯渊 。位与 关羽 、 张飞 并列。后世作为老当益壮的典型。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青年像 赵云 ,老年赛 黄忠 。” 浩然 《艳阳天》第六一章:“ 马之悦 从他的眼神里明白了他的心思,故意逗他说:‘嗨,真是 老黄忠 啊!’”
《国语辞典》:关平(关平)  拼音:guān píng
1.海关收税时所用的秤子。每两约库平一点○一三两。
2.人名。三国时蜀汉关羽之子,生卒年不详,与关羽同时被杀。
《国语辞典》:仇国论(仇国论)  拼音:chóu guó lùn
蜀汉之末,军旅数出,谯周等以为百姓彫敝,无利于国,著〈仇国论〉讥之,后周卒劝后主降于魏师。见《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谯周传》。
《国语辞典》:周仓(周仓)  拼音:zhōu c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其名不见正史,相传为三国蜀汉关羽部将,羽为吴所杀,仓也自杀殉职。
《漢語大詞典》:赵四将军(趙四將軍)
指 三国 时 蜀汉 名将 赵云 。《三国演义》中 蜀 主 刘备 、大将 关羽 、 张飞 同 赵云 的关系特别亲密,把他视如兄弟,故后人将 赵云 列在 刘 、 关 、 张 三人之后,称作“赵四将军”。 秦瘦鸥 《秋海棠》十三:“老三,当初 三国 里的 赵四将军 在 长坂坡 ,在 长江 里,三番两次把 阿斗 救回来,提起来人人敬仰。”
《漢語大詞典》:壮缪侯(壯繆侯)
蜀汉 关羽 死后, 后主 景耀 三年追谥为 壮缪侯 。也省称为 壮缪 。《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 旌阳 岂木雕? 壮繆 非泥塑。彰癉明明当面施,人自茫无据。” 清 赵函 《十哀诗·哀虎门》:“ 虎门 将军 壮繆 裔,报国丹心指天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去 当阳 城西七里而近,有地曰 章乡 ,使者之先人 壮繆侯 陵墓在焉。”
《国语辞典》:马良白眉(马良白眉)  拼音:mǎ liáng bái méi
三国蜀汉人马良,眉有白毛,故称为「马良白眉」。见《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马良传》。
《国语辞典》:谯周独笑(谯周独笑)  拼音:qiáo zhōu dú xiào
蜀汉学者谯周,家贫,读书自乐,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后位至光禄大夫,封阳城亭侯。典出《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谯周传》。后形容人好学不倦。如:「读书若有谯周独笑的精神,真可称得上专心一志。」
《国语辞典》:汉寿亭侯(汉寿亭侯)  拼音:hàn shòu tíng hóu
三国蜀汉关羽的封号。三国时,曹操俘虏了关羽。虽然关羽杀了袁绍的大将军颜良,为曹操解白马之围,仍留书出走回归刘备,但曹操爱才,不忍追杀,并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国语辞典》:汉贼不两立(汉贼不两立)  拼音: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汉,三国蜀汉。贼,三国曹魏。汉贼不两立指蜀汉与曹魏不能同时并存。语出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比喻誓不两立,不共戴天。《歧路灯》第六七回:「惟有杜氏一个,直如天上敌国一般,心中竟安排下『汉贼不两立』的主意,怎不怕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