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浸淫  拼音:jìn yín
1.浸渍、渗入。《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淫衍溢。」
2.逐渐亲附、渐次接近。《文选。王褒。洞箫赋》:「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唐。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存而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國語辭典》:侵蚀(侵蝕)  拼音:qīn shí
1.暗中慢慢的侵占掩取。《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驭衙役》:「侵蚀钱粮,凌虐良懦。」
2.逐渐侵害而变坏。宋。陆游〈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至宝不侵蚀,终亦老侍从。」
3.一种自然现象。参见「侵蚀作用」条。如:「在地球科学中,为解释河流侵蚀轮回的过程,可先假设有一个新隆起、尚未受侵蚀的地面,称为『原始地形面』。」
《漢語大詞典》:蚕啖(蠶啗)
犹蚕食。 明 王世贞 《说部·左逸》:“ 鬻熊氏 陆梁 汉江 ,蚕啗诸 姬 。”
分類:蚕食
《國語辭典》:蚕食(蠶食)  拼音:cán shí
1.蚕吃桑叶。《淮南子。地形》:「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宋。欧阳修〈归田四时乐夏〉诗:「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
2.比喻渐进式侵占他国的土地。秦。李斯〈谏逐客书〉:「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汉书。卷五一。贾山传》:「蚕食诸侯,并吞海内。」
3.比喻重敛民财。《晋书。卷四七。傅玄传》:「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
《漢語大詞典》:檿丝(檿絲)
蚕食檿桑叶所吐的丝、可供织作,制琴弦最佳。因亦以“檿丝”借指琴弦、弦乐。书·禹贡:“ 莱 夷 作牧,厥篚檿丝。” 孔 传:“檿桑蚕丝,中琴瑟弦。” 宋 梅尧臣 《鱼琴赋》:“徽以黄金,絃以檿丝,音和律调,乃升堂室。”
《漢語大詞典》:蚕渔(蠶漁)
(1).蚕业与渔业。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善贾笑蚕渔,巧宧贱农牧。”
(2).蚕食渔夺。形容侵吞掠夺。《晋书·儒林传·徐邈》:“非徒不足致益,乃是蚕渔之所资,又不可纵小吏为耳目也。” 唐 张说 《唐故凉州长史元君石柱铭序》:“间纲鳩人,峻策覊吏,闲田尽闢,鰥寡委犬彘之餘;絶涧无游,豪猾屏蚕渔之气。”
《漢語大詞典》:酓丝(酓絲)
蚕食山桑叶所吐的丝,即柞蚕丝,可供织作,制琴弦最佳。史记·夏本纪:“ 莱夷 为牧,其篚酓丝。” 裴駰 集解:“ 孔安国 曰:‘酓桑蚕丝中琴瑟弦。’” 司马贞 索隐:“尔雅云‘檿,山桑’,是蚕食檿之丝也。”参见“ 檿丝 ”。
《漢語大詞典》:檿丝(檿絲)
蚕食檿桑叶所吐的丝、可供织作,制琴弦最佳。因亦以“檿丝”借指琴弦、弦乐。书·禹贡:“ 莱 夷 作牧,厥篚檿丝。” 孔 传:“檿桑蚕丝,中琴瑟弦。” 宋 梅尧臣 《鱼琴赋》:“徽以黄金,絃以檿丝,音和律调,乃升堂室。”
《国语辞典》:𣝓丝(𣝓丝)  拼音:yǎn sī
蚕食山桑后所吐的丝。质地坚韧,可作琴瑟的弦。《书经。禹贡》:「莱夷作牧,厥篚𣝓丝。」
《漢語大詞典》:蚕座(蠶座)
供蚕食叶和活动的场所。
《國語辭典》:蚕食鲸吞(蠶食鯨吞)  拼音:cán shí jīng tūn
像蚕吃桑叶般的和缓,或像鲸吞食物般的猛烈。比喻不同的侵略并吞方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汝兄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馀沥。」《黑籍冤魂》第二回:「在乾隆时代,英吉利灭东印度,据孟加剌,渐肆其蚕食鲸吞手段,兼并那东、中、南三印度之地。」
《國語辭典》:舐糠及米  拼音:shì kāng jí mǐ
由外面的糠皮渐舐吃到米。比喻逐步侵蚀,得寸进尺。《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恐不得安肆矣!」也作「狧糠及米」。
分類:贪婪蚕食